第四十三章税收(2 / 3)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6481 字 2023-04-27

100斤的稻谷,按照如今的脱壳率,最好的不过是七层,也就是说能拿到70斤的大米。

而最差的,只能有五成。

还要算上石磨的费用。

故而,普通百姓来说,亩产300斤的粮食,真正能到手的,最多一百五十来斤。

三十文,市价能买三斗,也就是三十斤。

而粮商们的收购价,却跌了不止一筹,卖四十斤才能得到三十文。

四十比一百五。

换算过来,就是三税一到四税一之间。

已经算是重税了。

对于甘肃、陕西这种,一亩地一两百斤,十文钱虽然不多,但也要他们卖出至少二三十来斤粮食换取,其甚至达到脱壳后的一半净重。

交完赋税之后,剩余的粮食虽然不够吃,所以许多人会用精粮来换粗粮。

许多农民忙活了一整年,到过年都吃不到一回大米饭。

也考虑到如此重税,皇帝免去了丁税,也就是人口税,从而促进了人口大爆发。

所谓的摊丁入亩,就是把丁税摊入土地中,换句话说,有田的多缴税,没田的不缴丁税。

如今朱谊汐一步就位,直接免除丁税。

而这所谓的丁税,其实早就不应该征收了。

因为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就是将所有的正税杂税,归为田税,其中就包括丁税。

后来丁税自然就又征了,被提高的田税也不降低分毫。

“好了,别拍马屁了,说正事。”

阎崇信这才意犹未尽地止住,开口道“秋税多在南方,故而能征收的只有十五省,有近两千万块。”

“而商税则益高,达八百万,杂税四百万酒、盐、茶、铁,关税运河三百万”

“余者五百来万,则是黑龙江、吉林、吕宋三总督府上缴,以及其他。”

商税都是三月一缴,今秋一千五百万,但秋季严寒,故而商税一年之前能收五千万。

这部分的其他,主要三大部分

工部铸银圆、铜圆收入。

藩国朝贡。

开矿征税。

尤其是矿税,随着煤、铁、石灰等大规模应用,开矿业不断发展,征税也自然利索。

作为皇帝,锦衣卫、东厂为耳目,密匣为暗线,朱谊汐对此了然于心胸。

“臣愚见,绍武十八年较之去年,增加近五百万,总计可达九千四百万。

而三总督府贡献在其一,其二就是盐税等杂税。”

“商税也在日益增长。”

阎崇信脸上堆满了笑容。

内阁几人同样如此。

因为这样的财政,实在是太宽裕了。

京营、边军、巡防营,合计六七十万军队,一年所耗至多不过三千万块。

养官两千万块。

加上一些杂七八拉的支出,如修河堤,官道撑死一千来万。

每年的盈余可达三千万。

随着人口和商税的增加,赋税也不断的在增长,这样的盈余也在不断增长。

十多年来,即使皇帝年年用兵,但得益于预算制度的存在,让收入一直大于支出。

故而,户部的存银,已经超过两亿块银圆,存粮两千万石。

足以让朝廷支用三年多。

富得流油,莫不是如此。

海关作为皇帝的内帑收入,每年收入超过两千万块。

如果这个世界有财富排名,朱谊汐可以傲然的说,他是世界首富了。

内帑中躺着近亿银圆,还有大量的古董首饰。

“依我看,你们忽略了一个因素,藩国。”

朱谊汐摇摇头,直接了当的断了他们的陶醉。

阁老们不解,但他们并不敢质疑,而是认真地看着皇帝。

“秦国民众超过五百万,其所需甚多,几仰仗于大明,而其国最多的就是粮食,一年三熟。”

“秦王上疏,秦国每年至少可输粮五百万石入京。”

“到时候,即使天下动乱,一如崇祯年间,朝廷何有粮患”

“陛下英明。”朱谋忙不迭堆起笑容,做出恍然大悟状“两国往来亲密,两广必受其利,到时候商税必然大增。”

“其利可期。”

阎崇信恼怒地看了一眼朱谋,这拍马屁应该是自己来说,次辅怎么敢越位

他则满脸赞叹道“若是在安南设省,朝廷镇压年年用兵,如今不费吹灰之力即可坐收其利,可见陛下力主封藩就国,是何等的远见啊”

“只有上古时期的尧舜圣贤,才可堪比。”

堵胤锡也感慨“如今齐国也发觉金矿,其钱币沿用我国,到时候以金换钱,朝廷也是大赚啊”

内阁突然沦为了马屁圣地,皇帝倒是颇有自得,一应收下。

当了那么多年的皇帝,他已经适应了。

故而,片刻后,他就朗声道“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