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惠而不费的事,谁都愿意尝试一番。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很快又是忙碌的一年过去。
到了入秋,秋税入库,天高气爽之时,整个朝廷发生了一场大地震:
位居十三载首辅,酇国公,被誉为开国第一文臣的赵舒,正式上书致仕。
很显然,这让人觉得很不对劲。
毕竟,赵舒不过六十出头,而次辅王应熊则已然超过了七十,人家现在精神抖擞,为何赵舒就致仕了
一时间,谣言满天飞。
有的说赵舒身患重病,不堪为政。
其最大的证明,就是最近两年一直在放权,培养后来人。
而有的说是皇帝忌惮功臣,赵舒顺势退下,最大的例子,则是指当年的太子被封为吴王事。
说的有鼻子有眼,赵舒如何的据理力争,皇帝如何的动怒都是十分清楚。
对此,皇帝亲访国公府,慰问赵舒,打破了谣言。
面对皇帝的诚挚留任,当着一众大臣的面,赵舒叹道:
“非臣不愿,实不得不为尔。”
“居内阁十余年,年已六十,两鬓花白,如今牙齿松动,精力大不如前了,甚至不如乡间之老农。”
“如此残躯,何故恋栈”
皇帝自然再三留任,言语满满的都是不舍。
不过,赵舒去意已决,断然不会动心。
一个多时辰后,皇帝这才离去。
翌日,赵舒继续上书。
照例不准。
三日后,赵舒继续上书。
皇帝拖延数日后,不得不准。
随后,一应的赏赐就封下。
首先,加赵舒为正一品,特进光禄大夫,在他是前面只有特进荣禄大夫,基本属于文官顶级。
剩下的只能等死后再赠了。
除外,追赠其父、母,等官职自不必提,其妻封为正一品诰命夫人。
其子、媳都有封赐。
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这也是为什么封建时代,即使是女人也重男轻女的原因所在。
当女人无法走向仕途的时候,通过生一个具有文才的儿子,同样能够得到封赏品阶。
对于赵舒来说,作为厚重的赏赐,莫过于皇帝加封其为太傅。
也就是说,他从东宫之师,正式为皇帝之师,可谓是大跨步地前进。
在这种情况下,他怎能不心满意足
怀揣着满心的赏赐,九月初,天气即将转凉之时,他踏上了归程。
如果按照皇帝的意思,在寒冬赶路归山西,未免太过于劳累,不如待在北京城过冬,来春再走。
可惜赵舒意念坚定,义无反顾地选择离去。
送别时,太子亲临。
数以百计的文武百官,在亭前驻留,再加上大量的仆从马车,让整个官道堵塞地严严实实。
晴空万里之下,灰尘满天,急促的马儿忍不住打起来响鼻。
退下了官袍之后,赵舒似乎一下子年老了十岁,脸上的皱纹怎么也止不住,黑眼袋耷拉,一袭布衣,宛若普通的农夫。
亭前,赵舒仔细打量着太子,只见其一身蟒袍,脸带稚嫩,但却双目有神五官端正,皮肤白皙如女子般。
浑身的天潢贵胄之气,怎么也挡不住。
若是不认识的见了,也会叹一句谁家的贵公子。
“太子快十四了吧”
凝视了许久,赵舒这才笑道。
“过了年就十四了。”朱存渠小心翼翼地回答。
此时的对话,给予他的压力不下于皇帝。
“今日一别,老夫就不再归京了,长伴父母之旁,结庐而居,也算是弥补一些我这些年的不孝”
“不知道坟前的杂草多不多了”
赵舒有感而发。
“自古忠孝难两全,先生记挂天下百姓,辅佐父皇重立大明,此何不是大孝”
朱存渠清脆的声音响起,似乎还带着点沙哑,处于变声期的他,说起话来也掷地有声。
闻听此言,赵舒微微一笑,没有多言兀自走向亭中。
几只飞鸟为之惊起,徒留下几坨鸟粪。
赵舒浑不在意,直接坐下,然后指着对面的石椅:“太子请坐。”
朱存渠不敢怠慢,忙坐下,顾不得其脏。
“在崇祯十六年时,西安府大疫,陕西上下莫不惊慌,大户豪右逃亡乡下,秦王甚至紧锁宫门,自成一体。
皇帝觉察其事,不顾其安危,舍身而收纳全府百姓,从而使得大疫消减,让当时孙总督喘了口气”
“及至洛阳监国,蓦然回首,我等才知晓,短短数年时间,已然羽翼渐丰,皇位唾手可得”
“及今,绍武已有十三载,宗庙再复,百姓太平也有十余年,皇帝虽然平日颇有几分爱慕颜色,但不过是小节罢了。”
听着赵舒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