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钢铁(3 / 3)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6605 字 2023-04-27

车在官道上,一个小时也能走三十里,五十里实在不快,就像是后世电动车的速度。

不过,为了安全也是情有可原的。

抵达遵化时,天空好似变了个颜色,一根根高炉烟囱直插云霄,排出了一管管黑烟,似乎将云儿都染黑了太阳都没了光彩。

说来也好玩,在遵化的官营铁厂,如今也不过一处,产量也不高,九成九的铁都是民营铁场生产的。

兵部的人也不傻。

官办的铁场价格贵,质量也参差不齐,还不如买民间又便宜又好的铁。怩

民进官退的现象就非常普遍。

就算是官窑,也是服务内廷的,从不售卖。

除了铁场,瓷场,绸缎场等,也都是如此,民进官退,朝廷只是采购监督罢了。

更不要说,像是酿酒,茶叶等,大明朝三百年来

就没插手过。

这就是明初制定的让利于民。

所以,相较于宋朝,明朝的酒、茶,醋等,一直很便宜,普通百姓也能吃喝得起。

朱谊汐也没有心思重新施行官办。怩

想想那些国企就知道了,二十一世纪了都止不住,更何况如今

不过,虽然国营官办的铁厂甚少,但是收税衙门却是有的,直接出炉就收钱,实在是方便。

商税司驻遵化的主事忙不迭上来问安。

听得皇帝垂询,他小心道「启禀陛下,遵化的铁场大小有一百三十九中,小半都是朝中勋贵开的。」

「臣收税,一般按照高炉来收,一天只能冶炼一炉,约莫三千来斤,所以征收三块银圆。」

「遵化高炉六百七十座,每日能块,每月能收六万块银圆。」

「也就是说,每斤铁收一文钱」怩

皇帝心中一算,倒是让所有人吃了一惊。

他们没有想到皇帝竟然会心算。

「这也不高,市面上一斤生铁五文至十文不等。」

朱谊汐实际上却也算出,其一个月竟然产出六千万斤,也就是三万吨。

放在后世这是随便个钢铁厂都能产出,但在现如今,却是极其夸张的数字。

他曾经看过一篇史料,福建一省的年产量,也不过三万吨罢了,而遵化一个月就达到了。

高炉煤炭炼铁,果然是不可小觑。怩

如今高炉普及天下,怕是整个大明的生铁产量,起码得翻个五六倍吧

「陛下英明。」主事恭维道「也正是因为税低,故而百姓才用得起铁来,如今市面上一把锄头也才十五文呢,

据老人说,前明时,一把锄头少说要二三十文,如今这盛世光景,历年来未有的。」

「熟铁不收吗」皇帝摆摆手,马屁他听多了。

「臣等在遵化,不过寥寥十余人,铁场众多,实在看顾不过来,故而就一律以生铁收之」

「嗯」

皇帝不置可否。怩

「生铁大概用途你知道吗」

「许多是修铁轨,另外则是造农具,如犁,锄头一类的,其余的就是给朝廷修建甲胄。」

果然,铁轨的修建,促进了铁产量的飙升。

市场决定产量。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