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缺人(2 / 3)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6186 字 2023-04-27

才不遇者,纷纷表示羡慕,然后千方百计地去往琉球府定居落籍。

短时间内,琉球府骤增三百余户,一时间喜不自胜。

这些人要么饱读汉学,要么有一技之长,对于琉球府来说是极大的好处。

要知道在琉球,拢共都没万户,增了上千人,这绝对是政绩了。

至于岛津久成,则改名为岛久成,带着跑船赚到了钱,去往福州求学,准备来年考取秀才。

显然,琉球府这一漏洞,已然被日本武士们抓住,成为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

科举,不论家庭血脉,只论学问的做官方法,对于日本武士们来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就连许多在长崎做生意的朝鲜商人也慕名而来,他们纷纷将户籍落在琉球府,以期改变子女的命运。

毕竟众所周知,朝鲜虽然也有科举,但只有两班贵族们才有权利去应考,是大贵族的游戏,商人们根本就没资格。

此时的琉球岛,对于日、朝两国来说,就像是后世的免税岛国,拥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朱谊汐当然不知道自己曾经埋下的伏笔,已经开始起作用,并且是超乎寻常的作用。

中秋后,小麦渐渐成熟,整个北中国陷入到了麦黄之中。

一切都要为秋收让步。

幸运的是,在绍武十年,北方各省中罕有灾害,即使是在陕西,也是个平年,这对于多灾多难的北方百姓来说,是莫大的幸运。

同时,一份数据也到了皇帝手中

“陕西、陕西、绥远、河北四省,种植番薯的面积,已经超过了十万顷”

尤其是在缺水缺地的陕北地区,太行山区,番薯受到了广大的欢迎,百姓们乐于在一些坡地、荒地种下番薯。

这些在以往一无所获的土地上,能够获得数百斤的粮食果腹,这对于百姓们来说是无法想象的。

同时,番薯的吃法,也大为普及。

番薯粉,薯干,烤番薯,番薯片等,受到了百姓们的欢迎。

当然了,对于百姓们来说,让他们具有积

极性的原因,还是朝廷税收政策的倾斜

十斤薯粉,抵一斤粮。

这也是他们种植番薯的初衷。

能够抵税,这已经是极大的动力了。

如此一来,短短数年时间,番薯就风靡整个北方,甚至蔓延到整个中原,南方。

与此同时,在这些贫瘠的省份,随着番薯的普及,造反暴动的乱民也越来越少了。

陕西省呈报,在绍武十年,百人以上的暴乱,已经降到了十起以下,相较于往年,这是极大的进步。

从这也可以在侧面证明番薯的作用。

百姓们填饱了肚子,自然就没多少人造反。

这时就有人说了,不是轻徭薄赋吗怎么还会有人造反

说到这,这不得不提到民间许多百姓的愚昧,以及迫不得已了。

朝廷大政方针没问题,但架不住百姓们容易被忽悠,迷信等措施让他们造反。

而且,官场上有一项政策,无论百姓们是何原因起了暴乱,都算作是造反。

如,某些官员贪赃枉法,逼得一些村民杀了其家,这是造反;某些士绅过分剥削,欺压百姓,引起了暴动,这也是造反。

而官僚嘛,一向都喜欢欺上瞒下,选择性的报道。

某些事情被压下,某些又被上报。

起义这种事情,根本就算不过来。

陕西这一次的上报,某种意义上来说,朱谊汐是只信了一半,根本就不会安全相信。

所以看一个王朝是否太平,起义的多少并不重要,因为这是会被选择性的记载的。

哪个官员都不想治下大乱,影响了自己的官途,然后小灾酿成大灾,王朝就一朝倾覆了。

太平天国不就是如此吗

前方连战连胜,结果人家直接从广西飞到了南京。

所以,看一个王朝的富庶与否,直接看其吏治水平怎么样就行了。

因为理论上官方赋税都是较轻的,足以让百姓苟活下来,而到了地方,则会被层层加码,而吏治好坏,则是可是赋税加倍大小的区别。

“辽东的玉米种植面积也很喜人。”

皇帝笑了起来。

相对于北方各省的贫瘠,适合种番薯,而辽东则喜爱玉米。

玉米的盛行,很快就积压了小麦的生存的空间,在辽东流行开来。

辽东布政使直言“今之辽东,较三年前,民未增太多而粮谷倍增,斗粮不过二十文,民皆大悦”

当然了,由于辽东河流众多,各种水磨大肆发展,玉米不断地被碾压成粉,自然就促进了市场上粮食的增多。

财部则汇报,今秋辽东预计能收秋粮三百万石,太仓收进二百万石。

这能够很好的补充京畿粮食,从而减少南粮北运的压力。

某种意义上来说,由于距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