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论心黑,我不如你(1 / 2)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3139 字 2023-04-27

绍武新政,这是内阁六部对于皇帝一系列的政治措施进行的总结,他们作为执行者,参与者,必然是要喊出口号来凝聚人心的。

政治上,继续执行强干弱枝的政策。

如,合并拆分各省,以巡抚为一省之长,大范围征商税,商税司下放,削减杂税,税收分成,新设通判分割司法等。

军事上,废黜卫所,解放军户,地方上编练巡防营,整治边军。

而在宗室上,则大幅度降低俸禄,世袭序列,尽量的朝廷减轻压力。

这一系列的措施,相较于祖制,可谓是天翻地覆。

若非内阁还在,官制还在,皇帝还姓朱,他们恍若来到了新朝。

“编户齐民是一定是继续的。”

赵舒眉头一皱“如今四川移河南,湖南移湖北,这两项迁徙还在继续,后续还有迁徙陕西、甘肃、绥远等省,尤其是辽东,至少要从山东迁徙百万人口。”

“若不能将他们户籍掌控,迁徙哪来这般方便”

“那制定黄册之人”张慎言问道。

“其必然要读书认字,不畏艰险,一省即需数万人”

“沿用旧事即可。”赵舒澹定道。

阎崇信则笑着补充道“昔日在湖广,幕府征集那些和尚道士们去往各府县。”

“而县衙则派人去各寺院道观附近调查,当时可谓是极为轰动,半年不到,湖北各府的户籍就一清二楚了。”

张慎言恍然,这才想起这是自己去幕府之前的事了。

“当年太祖用国子监读书人数万,遍及天下数载,才编撰了黄册,不仅有利于国家,还锻炼了人才。”

“正好咱们双管齐下,一举两得。”

张慎言建言道。

“不错,天下方外之人,岂止十万我看百万也有可能。”

吕大器大喜,兴冲冲道“如此一看,只须载,即可编户全国了。”

“虽说菩萨不谈钱,但和尚还是要的。”

阎崇信叹道“还得以利导之,不然其不尽心。”

“利哪来的那么多利”吕大器不喜道“依我来看,多册封一些法师即可,惠而不费。”

而作为首辅,赵舒陷入了沉思。

没有利益,人家就不会尽心,驱使他们也就没了意义。

无论干什么,还得行压迫啊

编户齐民,从来都是个大工程。

哪怕在后世,信息咨询极为发达,也要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数百万人忙活大半年才能归拢清楚。

在如今这个时代,真正意义上进行人口普查的,只有明初时期。明朝的“户帖”,被西方统计史学者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口普查。

由于这些年忙着打仗,编户齐民自然就落后了,也没有精力去做。

况且,此一时,彼一时。

建立绍武政权后,皇帝就直接废除了丁税,也就是人口税。

既然不需要收税,那对人口的统计也自然废驰,如果不是需要服徭役的话,地方官对于人口真没啥概念了。

丁税的废除,这直接解放了人口,大量隐蔽的山民们都络绎不绝地下山民成了民户。

同样,贱户的废除,也让许多人获得新生,列入到了编户之中。

另外,大量的杂税,摊牌被废除,在农村,田税成了唯一征税,不知道减轻了百姓多少压力。

毕竟从古至今,正税一直都是最低的,唯独摊派和杂税,最为压死人。

而为什么皇帝喜欢收商税

那是因为成本低廉,要么设个关卡,要么在县城里挨家上门,仅仅依靠衙役就足够了。

话回前头,编户齐民虽然消耗大,但却不能不搞,一时的停滞只是权宜之计。

和尚和道士,必须要被驱使。

赵舒脚步匆匆地求见皇帝。

等了好一会儿,才见皇帝缓缓走来“赵卿有何事吗”

“臣之所想,在于编户一事。”

赵舒连忙将刚才的讨论提及了一遍,尤其是重用僧侣,国子监学生,这些廉价的劳动力不用白不用。

“哦你们是不是忘了。”

朱谊汐突然想到了什么,直接道“我在玉泉山还建了个演武堂,数百人在那里训练读书,他们也可以加入其中。”

“辽东如今虽然是军管,但长久起来可不行。”

“告诉那些监生,说是干活得力,可授予县官之职,但不要告诉他们在辽东。”

赵舒一愣,还是皇帝心黑呀。

辽东那前线,授官都没人去,你这一边让人劳累做事,一边给辽东寻摸官员。

一举两得。

“圣上英明。”赵舒夸赞了一句,说出了自己所想

“僧侣虽为化外之人,但到底离不开世俗,也须利诱之。”

“朝廷可以派遣兵马,直接勘察寺田观场,大量的庙田必然呈现,到时候若要保住庙产,其必然用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