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争论(1 / 2)

昌平县的养猪场不仅震撼了整个县城的人, 就连府城的人也早有耳闻。

温廷善得知之后,有些犹豫。属下见他几次三番愁眉不展,便问他:“大人可有什么难解之事”

温廷善一叹“并无, 只是惊叹于承平侯的本领罢了。他年纪轻轻的, 却仿佛什么都精通。先前知道他是养马的好手, 如今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办下来,再没有什么是他不会的了。可观他年纪, 仿佛才到弱冠之年。”

属下还以为他是在忧心什么, 原来是羡慕人家承平侯在昌平县混得风声水起,便说:“有道是英雄出少年,咱们家大公子不也是年纪轻轻就做出一番成绩么, 听说如今在吏部也十分稳当。”

温廷善确实以这个儿子为荣, 但是他也不能昧着良心说,自己儿子比周律好。

儿子不贴心,自从上了京城之后温知府就断了指望。反而是周律这边, 似乎还能借上力, 只是温廷善又不确定, 自己这么想会不会有些不好:“你说, 若派人去养猪场那边观摩一二,是否不太礼貌”

属下眼睛一亮,总算是明白他在愁什么呢, 当即笑道:“大人何苦害怕这些于公,您与承平侯都是朝廷命官, 皆是为朝廷效力的, 只要于国于民有益,想来周大人也不会藏私的。况且属下也差人打听了,昌平县衙已经放出了话, 说明年就会把这养猪的法子告诉百姓。他都告诉县城百姓了,又怎么可能对府城藏着掖着于私来说,您与周大人交情匪浅,中间还有一个大公子搭桥,关系就更亲厚了,您派人去若是不礼貌的话,世上就没有礼貌的人了。”

这属下说的话,句句都说进了温廷善心眼儿里。他本来还在犹豫,觉得周律辛辛苦苦钻研养猪的办法,自己若是直接派人学来,岂不是占人家的便宜、有倚老卖老之嫌。可是如今想来,周律的心胸绝对没有这样狭窄,人家做的事情都是为国为民的大好事,自己实在不必这样看轻了他。温廷善道:“你说的对,是我钻牛角尖了。”

属下道:“大人只是心善。”

温廷善有了主意,便给周律写了一封信,心中夸赞他在昌平县做出的成绩,又委婉地问他,自己可否派人前来学习

周律回信回得也快,不过三日功夫,便递来了回话。如温廷善所料,周律不仅对此欣然接受,还称赞温廷善高义,一心为了府城百姓着想。

若是换了别人,可未必瞧得上养猪这等脏污之事。

温廷善被夸得略有些不好意思,但周律不嫌弃,他也不必矫揉造作了,直接派了人前去学习观摩,自个儿不忘快马加鞭地递一封奏书,为周律邀功。昌平县隶属凉州,温廷善作为凉州知府,替周律邀功乃是名正言顺之事。

两个人的奏书前后隔了许多天,不过因为周律的奏书是跟那一批活猪放在一块儿的,路上走的慢一些;而温知府的奏疏快马加鞭,期间并没有耽搁,所以两道奏书几乎是前后脚送到了京城,直达天听。

好巧不巧,今日虽然没有早朝,但是吏选已经开始,前面两科都已经考完了,如今还剩下最后一科,圣上正召集心腹要臣,准备定题。但朝臣只要一多,意见就容易分歧。况且这些人分属不同阵营,各自有各的小算盘,所以出题期间也格外闹腾,两边人谁也说服不上谁。当今一开始还能抱着胳膊听他们吵架,后来实在被吵烦了,脸色都阴沉起来,想着什么时候把这群人给打出去才好。

正辩得火热,外头忽然来了人。

来人是邓春来的徒弟,常在御前行走。如今进来之后,急匆匆地给几位大人行了礼,便赶紧快步往前,对着当今耳语了两句。

他说完之后,众人明显的感觉到当今脸色心情似有所好转,原本的怒火也散了。

魏斯年比较会来事儿,且对着圣上的时候并不显拘束,直接问了一句:“圣上这是听说了什么好事儿了”

当今心情不错,对着魏斯年难得有个好脸色:“既然猜中了是好事,索性便与你们分享一二。凉州与昌平县都来了奏书,说承平侯在昌平县开了一家养猪场,雇佣当地百姓进厂替县衙养猪。不过五个月功夫,便将猪养得膘肥体壮,直接可以出栏了。”

当今说完,只觉得自己今日积攒的浊气一下子便都没了。

但凡周律有消息递过来,毫无例外都是难得的好消息,不似他跟前这些“能臣”“要臣”,整日不干别的,只会说嘴。

魏斯年听到“养猪”二字,眉心都跳了两下。

他在心里琢磨着,周律也忒不讲究了。这年头富贵人家也养马,所以养马并不算一件特别低贱的差事,但是养猪就不一样了,时人天生对猪抱有偏见。一个朝廷命官跑去养猪,到底不合适。

像魏斯年这样想的还有不少,杨秉璋后头的人更是差点将鄙夷写在了脸上。

当今本来是与他们分享喜悦,一看他们的表情,立马火了,想到方才他们吵吵闹闹一刻不停,当今为了膈应他们,直接拍板“方才见你们闹了半晌也没将题定下,朕倒是有个主意,这最后一题,索性以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