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考试(1 / 2)

晌午将近, 拒霜捧着花兴高采烈地从外头奔回来。

花是她费了好大功夫买回来的装点屋子的,但是今儿的重点可不是这些花,拒霜掐着腰, 神气十足地给苏音学外头那些人:

“姑娘,他们一个个就这样儿, 踮着脚, 瞪着眼,眼巴巴地看着告示, 都快把眼睛瞪到那张纸上了。一个个既不相信凭这考试能考到衙门里头当差, 又不愿意错过了这个机会, 一会儿精神振奋,一会儿黯然伤神, 可真是逗死人了,谁看了都会乐。”

苏音接过了花,点了点拒霜的脑袋:“你啊, 好的不学尽学些坏的,他们只是欣喜若狂, 都是可怜人。”

拒霜抱着胳膊:“考上了就不可怜了。”

拒霜算是看明白了, 只有跟着他们家姑爷才有肉吃。这回考上的那群人,往后前途指不定有多好呢。可惜她不是男子,若她是个男儿郎, 肯定不比外头那些人差。

拒霜觉得自己不比旁人差,可苏音却希望外头那些准备考试的最好都有一技之长。夫君心中有大志向, 虽未明说, 可苏音也知道这通过考试取用人才的意义。只盼着他们考中之后能有一番大作为,好让朝中那些人,对夫君刮目相看。

除了爱看热闹的拒霜, 如今昌平县人人都在观望这场吏选。

县衙已经在搭临时用的考房,看得出工期紧张,所以外观潦草了些,但不少人还是对其抱有很大的希望。若是真像那告示中所说的那样,只要考中了便能录取,且还是根据成绩高低,不分贵贱,不看出身,公平公正录取,那些愁于生计的人也就不必再烦心了。

虽然去县衙里头当小吏,不能让人大富大贵,但好歹每个月的俸禄是按时发放的,且手头有这么一桩正经差事,也算是光宗耀祖了。至于县衙里头的人说,若是做的好的话往后还可以当官之类,少有人信。

什么人能当官出身高贵的人才能当官,君不见县衙这群高官中间,哪怕最小的也是个地主乡绅家里出来的。普通人,谁能进县衙能让他们当小吏领一份正经差事就不错了,当官儿想都不敢想

崔朝听着他们家大人让人放出来的风声,心中总算明白,为何朝中那些人拼了命也要将大人弄出京城了。有这想法,注定与那些世家出来的势不两立。他们最希望选官的路子被自己牢牢把控,不能容忍底层百姓沾染毫分。而如今他们家大人的所作所为,恰恰是在挑战这一份权威。

崔朝倒是挺希望他们大人能赢。真不知道,那些世家大族有一天变得与寒门无异,究竟会是什么模样

县衙的考试规章基本已经定下来了,杨县丞也不知用了什么法子,反正终究是补上了这个亏空。

周律拿了钱,也就没有对此事再多做追究。

其实他大概也知道里头的官司,周律在路上的时候就打听了一下昌平县,对昌平县的一切不说了如指掌,起码也算是多少知道了些。什么官官相护,必然是少不了的。如今这桩案子,多半就是上一任县令留下来的糊涂账。

如今他走了,周律虽说找不到他,但也不能吃了这个亏。

得了一笔钱,周律心情还算不错。

不过杨县丞的心情就不甚美妙了。因为这笔钱,他先是在周律那边留下了极为恶劣的印象,又先后得罪了前县令跟刘乡绅。

吃力不讨好,说的就是他了。可这事他又不得不做,否则县衙他是待不下去了。

事成之后,他也没落到一句夸奖。若是按着杨县丞从前好大喜功的性子,事情是他办的,若是没有夸奖他肯定不服,但是这会儿他确实一个屁都放不出来。

这两天县衙里头的动静这么大,上头不仅没有反对,反而给了钱财支持,足见他们这位周县令跟温大人的关系有多亲厚。

另一边,周律带过来的那等国书也由温廷善的长子温肃知送到了回纥王廷里头。

原先出使大梁的那些使臣听闻对面来了国书,纷纷过去询问。这才得知大梁有意在边境设立互市,用来以物易物,他们可以用境内的良马,换取大梁高价的茶叶、瓷器、丝绸,甚至是盐。

其实瓷器跟丝绸他们往常高价买来之后,基本都是卖给西突厥或者波斯商人,从中赚取差价,他们本国的民众甚少使用丝绸跟瓷器这种高档的东西,但是盐跟茶却是必不可少的。

每年,回纥人都得花上大量的钱,不远万里去大梁购置茶跟盐,西北地区多是旱路,且常见山路,往来运货也不便利。若是真能在凉州一带开设互市的话,纵然其中也有风险,但对他们来说,绝对利大于弊

但是有支持总有反对的,反对的人觉得,大梁苦心筹谋就是为了他们的良马,若是大良得了他们的马,回头翻脸不认人,转过身攻打他们,又该如何是好

先前那群使臣听到这些话,不由得笑了,站出来道:“你们也太想当然了,真以为大梁的马没有咱们的好吗我曾去过他们在京城一带的马场,那些马养的膘肥体壮,不比咱们的差。那边有一位极擅养马的人,经他手养出来的马,个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