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这地方跟我们长安好像有些不一样,这里想要生存下来,一是需要粮食,二是需要石炭,如果没这两样东西这一片区域是很难发展起来的。
这边温季的时间较短,若提前出现寒潮什么的,有了石炭冬日也能正常种植。
所以相对来说,我会重视石炭资源,所以这辽那运河在开凿时,尽可能靠近有煤矿的区域,这样东北这边就算发展也容易得多了。”
“石炭能让作物冬日种植”杨弘礼听到李泰的话,倒有几分惊讶。
“一般用得比较少,主要是冬日耕种所需要的燃料。”李泰看着众人道,
“不过像绿菜或瓜果,想在冬日反节气的种植出来,总归需要一定程度热源的”
“如此说来,魏王对开发东北倒是准备的相当充足啊”杜如晦若有所思。
没办法,李泰一系列的准备实在太充足了,从一开始就掌握的煤炭体系,有冬日种植技术,有冬日生活物资,甚至整个幽州,都能为东北这边基础的物资供应。
尤其是航运,随着高句丽被彻底的压制,渤海成为了大唐的内海。
本来而言,随着高句丽被解决,渤海这一圈经济肯定会受到影响,说不定隐约有些发展起来的航海业会陷入到了停滞。
但现在不一样了,如果真要修辽那运河,那渤海湾这边的航海业还要加大投资。
毕竟就算世家生产出各种粮食出来,也肯定不是存在哪里的,肯定要拿出来出售的。
而只要粮食出售,幽州就是他们唯一的选择,而渤海湾这一圈的发展也就指日可待了。
可以说,原本幽州的发展也就只是到这里为止了,但随着辽那运河的开通,仿佛幽州这边又找到了新的活力
杜如晦思索了一圈,开口道,“不过,若是想要把东北开发出来,怕需要花大力气啊”
“杜相的意思我明白,就实际来说,物资消耗倒好说,稳步推进也就是了。
但真正问题是人,所以高句丽必须要拿下,高句丽人口也需要拆分,把底层百姓运输到渤海沿岸,以充实这个计划所需人口。
不过即使如此,距离开发东北倒是远得很,至少在辽那运河彻底开通前,想要把这黑土地开发出来怕是太难太难了”
李泰说道这里,不由带着几分的唏嘘,“这真是个需要十年起步的计划,真正把这东北开发成大唐如同蜀地一般的双翼,更需要百年才行”
对李泰所说的,需要百年才能够彻底开发出幽州的想法,杜如晦并不反对。
甚至听李泰的话,感觉魏王还是那个魏王,做起事情来动不动就是十年二十年计划起步,然后稳步推进。
别得不说,像是捕鱼计划,逐渐让幽州海边的渔业以及航运业逐渐兴起,现在更是成为了大唐攻打高句丽的重要计划,这就是魏王所规划计划的价值啊
“那你准备如何开发这地区”李世民不由对李泰开口问道。
对比起这片黑土地,李世民突然感觉只剩下了一口气的高句丽好像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只不过该灭还是要灭,只不过灭高句丽的心更坚定了几分,毕竟这黑土地大唐要了。
此刻,李泰开口道,“先期投资不是我看不起世家,而是就算世家知道那片黑土地能够每亩生产五石的产业,但真正愿意投入其中的人怕也是寥寥。
因为这片黑土地还不是在华夏的掌控中,它自身开发环境相当的恶劣也就算了,而且周边还有各种异族。
就算好不容易开辟出了田地,没有足够的物资补给,说不定一个冬天过去,就整个没了。
所以辽那运河顺利开通前,我觉得这块土地可以告知世家,但没必要让世家过多参与。
但在辽那运河顺利开通后,想要开发这一片黑土地,需要得是人口与物资,最重要得是这一片土地耕开荒出来后,耕种个两三年,相信就会有回报。
这时候再让世家介入其中,那就能用世家的力量去开发这一片土地了”
“我还以为,你会主动提议让世家加入其中呢”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不由感叹。
因为一直以来,李世民看着李泰驱使世家,都驱使的得心应手,不免有几分意外。
“这里距离长安洛阳太远,所以这条唯一进出东北腹地的水道必须要掌握在朝廷手中。
否则若有任何一家世家参与进来,只要把水道把持住,那就很容易成为辽东王”
李泰说到这里微微对李世民一笑,然后继续道,“但长安那边不一样。
陇西贵族,本地士族,甚至还有我们皇室宗亲,成分本就复杂,就算各种势力在里面纠纷,但就本质来说,也是阿耶一言而决。
所以丝绸之路能给大家分润,因为说到底他们在关西翻不了天的。”
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倒也认可了李泰的判断。
尤其对世家既用又防,能明白世家的作用,也清楚世家的威胁,李世民认可李泰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