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九章 新一代电影存储介质(2 / 3)

电脑厂商使用来存储数据。现在很多软件的发布,都是用cd这种媒介了。还有各种可擦录的cd-i格式,让用户可以用便宜的cd代替昂贵复杂的磁带机来备份。n

如果这个新的媒介像当年的录像带一样分为两个阵营,好莱坞是无所谓,大不了发两个格式好了,反正一样能卖。但是电脑厂商可受不了,以后发行软件,和各种电脑的接口,都要做两套读取设备,本来就硬件兼容性问题严重的wdows操作系统,岂不是彻底完蛋了。n

他们组成的一个临时行业技术小组发布了一份新闻稿,声明他们只会接受一种格式。该小组投票决定抵制这两种格式,除非两个阵营就一个统一的标准达成一致。n

为此,微软的盖茨提议,招募ibm的总裁郭士纳,由他来统一电脑厂商,施压于交战各方的高管。n

但是,毕竟双方都在新一代技术的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成本,如果只使用一个标准,那么本来可以用作技术门槛把竞争对手挡在外面的手段都会失去效果。n

双方的谈判非常的缓慢,大家都不愿意屈服。到了今天,最大的成果,也就是双方在技术标准上都同意做妥协,合二为一成为一个标准。但是谁占得多一点,谁占的少一点,很多还都我没有达成协议。n

眼看1995年就将过去,盖茨邀请罗纳德出山,让他作为电脑行业的特使,对大贺典雄作一个拜访,利用他和大贺的私人关系,看看有没有转机。n

大贺典雄其实也倾向于妥协了,接替他的新人ceo出井伸之,对开拓媒体业务的热情非常高,自己以前那种卖电子设备的战略,是否开始落伍了?大贺也不是非常的确定了。n

但是,索尼毕竟在这个新的多媒体光盘(mmcd)上投入了很多,真要妥协,还牵涉到两大阵营的面子问题。本来就输掉了录像带格式之战的索尼,这次可就不能再输了。n

罗纳德没有从技术标准优劣的角度来劝说大贺,因为他自己也不懂到底这些技术有何分别和优劣。也没有从技术壁垒的角度劝说,这都是牵涉到十亿美元级别的生意选择,自己发言不得不慎重。n

罗纳德挑选的,是大贺典雄能否像cd的74分钟时长那样,在历史上留名的角度来劝说。n

cd发明以后,很多人都对74分钟这个数字感到奇怪,一看技术标准,就能知道这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时间长度,是大贺典雄为古典音乐迷做的贡献,没有谁会想在听“欢乐颂”的时候,听到最后的合唱环节,还要去换一张cd盘片。n

某种程度上说,所有的古典乐迷都要感谢大贺典雄,他们听很多著名交响乐的时候,都不会被飞利浦提议的60分钟限制……毕竟除了欢乐颂,还有很多比如马勒,柴可夫斯基,舒伯特,勃拉姆斯等人的名作都超过了60分钟。n

大贺典雄本来就想妥协,罗纳德正好给了他一个很好的理由,为了大众的利益,索尼稍稍妥协也没有什么问题,总体上,他们妥协才能求得最大的利益。反正他们还有后续开发的更大容量的介质……n

“我想,对索尼和飞利浦来说,最重要的是,必须坚持原来cd激光头伺服技术的标准,这样在工厂里只要调整一下参数,原来cd驱动器播放器的生产线,就能够生产新的介质播放器了。”n

大贺典雄提出了最重要的一点,有了这个,大家生产新的介质的播放器,驱动器的时候,都得给索尼飞利浦阵营交版权许可费。n

为了要达成这一点,新的介质必须使用索尼飞利浦阵营的首席数据格式科学家,基斯·舒哈默·伊明克发明的源代码“efmps”,有了这个,索尼和飞利浦就不会丧失太多主动权。n

这种编码的弱点,就在于为了兼容老的伺服技术,原来新版的光盘的容量,就要从5gb降低到4.7gb。gb这个单位是it行业发明的,4.7gb约等于7张老式cd的容量。n

对这个要求,罗纳德不是很明白,所以去隔壁房间,打电话给了微软的董事长盖茨。n

盖茨表示这点容量损失不算什么大问题,只要索尼愿意妥协,这都好说。n

大贺典雄的第二个要求,就是新的统一标准,必须使用索尼飞利浦阵营的命名。n

外人不知道这么多技术细节,大家只会认为,最后是索尼飞利浦的mmcd赢了,而不是东芝、时代华纳、松下电器、日立、三菱电机、先锋、汤姆逊和jvc等发明的sdcd赢了。n

特别是对于索尼来说,这个名义上的胜利非常重要,他们不能承担又一次在家庭娱乐的格式大战中失败。要是真的sdcd成了新一代存储介质的名字,大贺典雄的名字就要和两个耻辱永远的联系在一起了。n

但是,这个名义上的胜利,虽然不牵涉什么直接的收入,对方阵营要答应,可就比第一个编码格式要困难多了。n

大家都是上市的跨国企业,很多时候,对华尔街的银行家和分析师们来说,面子上的事情,要比实质的问题重要的多。谁赢下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