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星船伞兵的讽刺性(1 / 3)

“这是罗伯特·海因莱因的星船伞兵?”罗纳德翻了翻项目计划书。因为之前收集可以改编为电影的畅销,罗纳德知道这个科幻作家的名字。

这个人在今天的名声不是很大,但是在五十到六十年代,是和阿瑟·克拉克和艾萨克·阿西莫夫并列,并称为“科幻三巨头”的畅销作家。

“耶,没想到你也看过他的?”范霍文是个荷兰人,说话有点口音。

“没有看完,可能不适合我的胃口。”罗纳德耸耸肩,罗伯特·海因莱因的其实是面向青少年市场的,再加上他是狂热的反对冷战中的对手的,这样特定年代的科幻,在今天看起来就有点时代特点过强。

“嘿嘿,我也一样,只看了前两章就看不下去了。”范霍文有荷兰人特有的那种爽朗的笑声,和罗纳德也自来熟一样。

“那倒是个好迹象,一般来说,二流改编成电影会有机会成为经典,一流倒很难改编成好的电影。”

“bgo,就是这个意思。他们对你买下联艺都有很多的说法,不过我觉得你肯定是一个爱电影的人,想要恢复联艺的传统。这部电影如果没有你这样热爱电影的投资人,一定是拍不出来的。”

罗纳德哑然失笑,没想到范霍文这马屁的功夫也非一般人可比。

“不过,我还是有点疑问,你为什么要改编这样一部电影,我记得你是在二战时的荷兰渡过少年的吧?”

罗纳德有个巨大的疑问。其他的都好说,范霍文这次票房失败的电影艳舞女郎是因为自我表达压过了对市场的妥协。只要能够回到机械战警或者本能这样面对市场的思路上去,他的水平肯定是能拍出来卖座片的。

而且这次也不用担心他再次表达欲过剩,艳舞女郎第二周的票房跌了58%,这次的电影失败的这么惨,下一部一定是要以赚钱优先,否则他在好莱坞就没有机会了。

按说,范霍文筹备这部电影的时候,他的艳舞女郎还没有上映,那时候的他还是有很多的创意自由的。票房失败了才失去投资,需要找罗纳德这样的新金主。

但是一个有创意自主权的导演,为什么要拍罗伯特·海因莱因的作品呢?

尤其是这部星船伞兵,设定在22世纪末,地球和一群星际虫族开战,联合政府由一群老兵把持,所有人都必须服兵役,才能获得完整的公民权。

整个地球上的居民,都统一收看一个频道的媒体,而且以穿军装为荣。种种描述,都给人一种这个所谓的地球政府,就是一个廉价翻版二战德国的感觉。

考虑到那时候冷战正在高峰,这种有一种为了打败对手的必要的恶的理念。罗伯特·海因莱因这个人,也在很多和其他场合,宣扬了他的这种观念。

所以在今天这个时代,这样的剧作会给人一种显得怪异的感觉。

“正是这样,我就是要拍一部讽刺这种体制的电影……”范霍文像是遇到了知己,这样的认知,那可不是一个一般的好莱坞制片人能说出来的。

好莱坞历史上就有多个这样的有隐喻的电影。比如马龙·白兰度主演,伊利亚·卡赞导演的“码头风云”。

马龙·白兰度在电影里扮演一个码头工人加尔文·海尔,被卷入了码头的一个腐败案件,还牵涉到一条人命。电影最中心的悬念,就是海尔会不会为了良心,向政府告密,又或者遵守黑帮的道德,闭口不言。

最后,马龙·白兰度扮演的码头工人加尔文·海尔,还是向政府告密。面对黑帮对他的毒打,码头上的民众,和他站在了一起。

这部电影看上去挺正常的,但是观众还是觉得怪异,最后在播放的时候,那个结尾并不受观众的喜爱。电影观众反而觉得这个角色是个“告密者”,而且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人。

熟知内情的好莱坞业内人,当然就明白这部电影为什么会如此的怪异。这是导演伊利亚·卡赞为了洗白自己而拍摄的电影,想用这种潜台词来为自己开拓。

拍摄这部电影之前,卡在在好莱坞已经是人人唾弃的“告密者”。在好莱坞盛行麦卡锡主义的时候,很多人因为左翼思想而被打入了黑名单。

卡赞自己之前也和不少左翼人士过从甚密,但是却没有上黑名单,反而和他一起的很多人都被攻击迫害。比如他的朋友,著名的剧作家亚瑟·米勒。

最后真相被爆出来,卡赞就是向所谓的非美委员会告密的那个人。他想要为自己的行为寻找一个正义的理由,才拍了这部电影。想要告诉观众,告密是正确的,告密是好的,那些腐败和黑帮才是坏蛋。

但是普通电影观众根本不买账,他们可不会去看你的戏剧分析,直觉和朴素的是非观念,照样看不起卡赞这样的告密者。

所以一听到范霍文说要反讽,罗纳德就觉得这事可能要事与愿违。

“我不明白,为什么你在讽刺这种体制,就要拍罗伯特·海因莱因的?要是讽刺,你拍1984不是更好吗?”

“我是这样想的,你看,罗纳德……”范霍文讲了他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