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了一下,这部奇特的电影的导演,是一位不列颠女性比班·基德龙。她以前是为bbc拍摄纪录片和电视剧的。她比罗纳德还小一岁,拍影视剧的时间却和罗纳德差不多长。
深知这个行业对女性的歧视,特别是导演这个行当,罗纳德更觉得比班·基德龙挺了不起,通过经纪人找到她,承诺给她下一部的电影投资。
比班·基德龙也不含糊,问罗纳德是否自己享有充分的创作自由,联艺在历史上就是以给予导演最大的创作自由而著称的。不知道罗纳德能否给自己终剪权,以及对剧本的筹备,选角等重要事物上的自由。
当然,罗纳德对她的回答也很直接,有创作自由,但是要接受新联艺的监管。
联艺不可能再像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给予迈克尔·西米诺这样大的创作自由,最后被他绑架不停地增加预算。
所以,所谓的创作自由,也要纳入微观的项目管理。具体来说,导演的项目提出,剧本创作,项目筹备,选角,堪景,到正式拍摄,等等的关键节点,新联艺会有一系列的重要标准必须满足,才能给绿灯前进到下一部。
而且,新联艺会有富有电影经验的人,和导演紧密合作,给予任何需要的支持,也在导演偏离创作初衷和显著增加预算的时候,及时汇报。
如果这些要求合理,那联艺会比其他的大制片厂更加倾向于满足,如果要求超出了电影票房回本的范畴,那么也会给予拒绝。
总之,相比其他的大制片厂,罗纳德给出的条件,是更宽松的创意自由,不会因为明星的要求,而对电影剧本和角色的呈现作出限制。反而更加尊重导演和故事的完整性。
这在现在这个明星决定一切的市场里,罗纳德的做法是非常罕见的。当然,你要在创意上获得罗纳德的认同,才能享受到这个创意自由,否则,你就老老实实地当一个工具人导演,拍那种商业片好了。
比班·基德龙对此还挺满意,毕竟现在想找一个真正懂得电影艺术的老板不容易。有这样一个艺术大师对话,很多沟通上的问题就简单多了。
比班·基德龙更喜欢新联艺的条件,也就放弃了米拉麦克斯那边的条件,韦恩斯坦总是会让导演启用更多的明星,而不是适合剧本角色的演员,再加上对艺术创作的干涉还要比罗纳德更多。
另一个让罗纳德感到震惊的电影,就是大卫·芬奇的“七宗罪”。这部电影和老牌卖座电影导演,荷兰的保罗·范霍文的“艳舞女郎”同一天上映。
结果这部大尺度,悬疑片的票房,大大超过了以卖座闻名的保罗·范霍文。
虽然范霍文之前拍过机械战警,本能等等非常卖座的,以b级片的拍法升级预算和明星的剥削片,但是这部艳舞女郎,似乎范霍文在获得了持续的成功以后,总算开启了自己的表达欲。
这部“艳舞女郎”,充满了他自己的意识形态和对阿美利加资本主义对人的异化的表达。
女主角伊丽莎白·伯克利并不是那种非常典型的性感明星,一头褐色卷发也不是好莱坞喜欢的金发或者黑发的传统。电影里的坏人都是白人,搭车的白人抢劫了女主角,对女主角好的却是一个无业游民的黑人。
种种充满了个人喜好的剧情安排,让熟悉阿美利加现实的观众,都感到好笑,你真的认为相比一个没有正当职业的黑人,你更有可能被一个开皮卡的,并且让你搭车的白人抢劫吗?
而七宗罪相比之下,就很容易被阿美利加观众接受。
男主角是布拉德·皮特扮演的一个容易冲动的警探,他的搭档兼导师,是摩根·弗里曼扮演的老警探,大反派是凯文·斯派西演的一个变态杀人狂。
他根据圣经里面的七宗罪的描述,杀害了好几位不相干的受害人。最后杀死了布拉德·皮特扮演的警探的妻子(由格温妮丝·帕特洛主演),最后让布拉德·皮特扮演的警探杀死了他。
这部电影在内部试映的时候反响不佳,很多人都觉得电影太过黑暗和暴力,还有砍头等等非常暴力的元素。
但是在上映以后,则票房反应异常的好。有可能布拉德·皮特和格温妮丝·帕特洛的绯闻也增加了一些营销的作用。
不过,相比明星的表演,罗纳德更加在意的,是大卫·芬奇的巨大进步。
他拍摄异形3的时候,遭遇了票房失败,并且几乎把雷德利·斯科特,和詹姆斯·卡梅隆在前两部建立起来的良好系列电影口碑给毁了。
这部七宗罪,却好像脱胎换骨,大卫·芬奇似乎一夜之间学会了怎么拍好莱坞商业卖座片。
这部以历史上从未被抓获的黄道十二宫杀手为原型的故事改编的电影,意外地切中了阿美利加观众喜欢看这种类型的故事的心态。
罗纳德也感到非常的有教育性,原本他以为沉默的羔羊的票房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导演乔纳森·德米的能力。虽然德米的导演水平确实不同凡响,但是现在看来,似乎观众对这种连环杀手的题材,天然有一种奇怪的兴趣,这个原因可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