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 贵妃完 第二更。(2 / 3)

,咱们慢慢来。我算是喜欢孩子的,但也不至于非要孩子不可,比起孩子,还是孩子的爹更重要一点。”

老相好先惊后喜,然后有点委屈,“就只有一点吗不是亿点”

姒昕故意用一副敷衍的语气道“好吧好吧,你说的都对。”

老相好的下巴立时搁在姒昕肩头,他故意用了点力道,但真的只有一点点,彰显存在感的那么一点点。

话说建元帝得了儿子,早早跟着他的那批人更为忠心,而因为身体原因想着再看看从而摇摆不定的部分势力也不再摇摆皇帝没儿子,确实很难坐稳皇位,除非有娃但一直死

老相好感受到风向又有微弱的变化,他趁热打铁,立了满月的儿子为太子,并定下来年举办恩科,他只是并没有大赦天下,因为他要迁移那些重罪的囚徒,去西南挖矿,权做废物利用。

在此期间,有个小插曲,就是韦大公子下了天牢,他的前妻那位部族王妃特地前去看他,从随身精致的小篮子里翻了个锋利的匕首,手起刀落,韦大公子也步了诚表哥的后尘。

本来心若死灰的韦大公子让部族王妃彻底激怒,一直叫嚣着不肯放过,不过他没有诚表哥命好,因为伤口感染,高热不退,熬了半个月,人没了。

也就没办法践行他的誓言绝不放过。

韦大公子死后,不管是韦家,还是他的儿女都不肯为他收尸。

牢头无奈,请示过上级,就干脆利落地火化,骨灰装坛,埋在了京外山中的公墓里。

公墓银子还是诚表哥出的。

虽然韦大公子跑去关外,另娶新人,但在大晋这边他的合法妻子仍是那位阉了他的前任王妃。

因此这是个典型的夫妻互殴的案子。

刑部侍郎受命审理此案。

这位侍郎刚过三十,他寒门出身,早早投靠周王,在周王登基变为建元帝后,因为出众的个人才能一路水涨船高。

而他的断案水平也没有辜负建元帝老相好的信任。

这家伙高度概括了案情夫以妾为妻,妻怒,持匕击伤其夫。夫不治。妻收押。

然后判了那位前部族王妃五年囚禁,但准赎。

也就是允许花钱免坐牢。

按照大晋律例,交上来免罪的银钱一半归官府,另一半归受害人家属。

刑部侍郎的骚操作就来了,那位前任王妃就是韦大公子的“受害人家属”,前任王妃交来的一千两银子,又退了五百回去。

顺带一提,这个案子到了后世,成了建元帝执政期间满含人文关怀司法实践的明证之一。

后世公认建元帝除了在开疆拓土上无人能及之外,在文治上亦是前无古人

扯远了,姒昕和老相好忙忙碌碌安安生生过了三年,小儿子都会打酱油,而大女儿则学会起码带着弟弟打酱油的时候,她俩觉得时机差不多,兵饷攒够了,新兵也练得差不多,世家也不会再拖后腿,可以去找部族联军讨回前任皇帝了。

这三年里,她俩收拾世家每次都是证据充分,处罚起来又极有分寸,让世家觉得痛觉得敬畏,又不会让他们真正伤筋动骨或者说动摇根本。

如此温水煮青蛙,世家势力大减,空出的位子让出的资源,生生给寒门和平民留出了肉眼可见的晋升通道,于是短短三年,大晋不仅安定太平,百姓也比之前积极且有干劲儿多了。

不过不服管不听话的世家终究还是有一点的,他们直接打打不过,跟关外的部族联军还有苟延残喘的岚国始终藕断丝连。

在听说建元帝重启战端,挥师西行,誓要夺回前任皇帝,这几个世家拼了命地往外面传递消息,都不太在乎暴露自身了。

这几家如此拼命,姒昕和老相好不免好奇大家族少不了蠢货,但这次这么孤注一掷,必有依仗啊。

于是老相好派了得用的密谍副统领带人前去探查。

半个月后,就在大军开拔前,密谍副统领传回了密折上一任皇后与她儿子在那几家的控制之下。

她俩“哦”了一声,着眼于基建和改善民生的二人指派了位寒门出身的禁军副统领带兵前去练手。

在当地藩王的帮助下,这位副统领十分生猛地把几个世家的私兵都给冲了。

几个世家积攒了几代的全部心血,就这么没了,好多世家族老受不住,没来得及揪进大牢,就先后咽气。

老的死了,年轻的不得不为这群老的承担责任。

年轻的怎么可能乐意建元帝对待有错世家态度在那儿摆着,老实认罪不会赶尽杀绝,也不会无度株连。

蛰伏十几年,家族就有了再翻身的可能。

这么一想,他们便不再纠结,也不再觉得前任皇后母子有多奇货可居,于是他们身陷囹圄,被单独提审却颇为默契地道出了母子俩的藏身之处,以及各家跟部族联军跟岚国达成的各种协议。

禁军副统领自觉收获颇丰,准备班师回京,结果前任皇后给他找了个麻烦,自己跳车了。

三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