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这会儿宗亲们无人在意他。
简而言之,就是宗亲对周王登基没有半点异议,唯一的要求就是周王必须承诺剪除部族联军,继续压制世家。
这跟老相好不谋而合。
当然,老相好想的可不只是压制世家。
总之,在皇帝被俘虏两个月后,周王登基,改元建元,是为建元帝。
顺便一提,各位就藩的王爷一起进京,很难不让某些世家生出“搞点事出来,万一正弄死几个不就赚大了”的想法,这几家人想到就做,然后让刚刚登基的老相好抓住机会,来了个瓮中捉鳖加连根拔起。
有意思的是,丽妃娘家以及身死的边军大将军的家族参与其中不说,这两家和西关之外的部族居然一直没断了联系。
拔出萝卜带出泥,老相好那火眼金睛的密谍统领甚至揪出了几个岚国派来的探子而这探子之中居然有剧情里慕容瑛的丈夫,今年二十五岁的岚国皇子。
这可真是意外之喜。
老相好让心腹依照惯例审了审,完事儿后就阉了,丢进宫里干粗活去。
这位岚国皇子确实对幼儿有“想法”,不然不会主动提议要慕容瑛跟他和亲,对付这种炼铜癖,就该没收作案工具劳动改造直到人生终结。
消息传回岚国,下面没了的皇子他亲娘眼前一黑,栽倒在地,再醒来就立誓不顾一切地报仇。
可岚国在大晋的人手经过几轮清洗,五不存一,仅剩的得用人手还都在伺候岚国公主,也就是及时逃出皇宫的沐妃。
这个时候,这位娘娘也顾不得沐妃如何,从岚国皇帝那儿弄来了密诏和信物,直接下令那些残存的人手不顾一切地报复。
报复手段没法儿详细描述。
工部赶制新兵械的某处工坊外墙塌了一截,而按照日程安排,老相好隔天就要去工部,随即挑选几个工坊视察。
岚国这一波顶风犯案,可正好给了老相好发作的借口。
在命令西南的守关大将军卡死岚国往来大晋的唯一通路后,点了一批精锐,带上全新的攻城利器,和几位封地在西南的宗亲“赞助”的数万府卫一起,通过西关绕路,直取岚国。
大兵压境,岚国皇帝慌了神儿,这会儿也顾不上跟部族联军的世仇,发动所有的探子去联系已然远离大晋西关三百里的部族联军,只求联手。
部族联军那边收到消息,没怎么考虑便派了一支轻骑兵前去瞧瞧情况。
然后就让西关守将,那位建元帝钦点的大将亲自带兵给冲没了。
必须得承认,部族联军其实战斗力过得去,但问题在于这种多个部族的战兵勉强粘合在一起的部队,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打顺风仗。
他们能力压大晋那群世家子弟凑成的乌合之众,但面对大晋真正的精兵,碰一次败一次几个大中部族内部不知道讨论过多少次,他们甚至觉得大晋皇帝是如今建元帝故意丢给他们的包袱
那么他们是不是别傻乎乎继续跟建元帝硬顶
当派去查看岚国情况的那支三千轻骑兵只逃回来百来个,各个部族决定换个法子他们请来了韦大公子。
靠吃软饭的韦大公子熬到今天,终于等到了发光的机会,他整个人激动得不行,立即把丽妃以及诚表哥给卖了,言之凿凿表示他有独特的路子能联系到这两位。
丽妃是世家贵女,又有儿子,若是合纵连横,联系起大晋众多世家,掀翻建元帝也不是不可能。
而诚表哥贴身伺候令氏,建元帝登基后封令氏为后,令氏又有孕在身不用说诚表哥关键时刻必有奇效。
各个部族的大王和长老将信将疑,但支持韦大公子折腾下大晋,总是惠而不费。
于是他们真给韦大公子了人手和经费,还不忘从皇帝身上薅了几点玉佩做信物,更把俘获的部分世家公子也送给他,方便韦大公子四处去游说。
当然,韦大公子的孩子们不能跟着他回大晋。
总之,部族联军这边想了新招,就把岚国丢在了一边。
比起水土丰美沃野千里的大晋,国土多山的岚国撑死就是个添头。
于是岚国在孤立无援之际,让大晋的精锐与藩王府卫一路打到了岚国都城。
前面提到了岚国多山,整个占下来并没什么赚头。
于是领兵的大将军和亲至前线的几位王爷合计了一下,决定把跟大晋接壤的那部分山林和矿山给啃下来,再逼迫岚国赔款,用赔的银子修筑一个全新的大关。
这个决定相当于出兵的都有好处。
大将军和几位藩王联手写了折子,送回京城,老相好只稍微修改了点细节,就照准了。
不过在姒昕的提醒下,他把躲在京城妄图以灯下黑来瞒天过海的沐妃给拎了出来,给沐妃换了个名头,配合相关官员们一起敲定割地赔偿事宜。
沐妃第一个反应就是她还能活着回大晋吗
转念一想,当年自己也没少落井下石,哪怕令氏不在意,建元帝也会为他的皇后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