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看来,太子才是真正的仁慈之君,仁义之君啊”
“太子的确是千古罕见的好太子,只可惜不知道和光同尘。”吕本感叹道,“皇上和秦宇目前正在推行以道立国的新政,他站出来反对,而且还闹的满城风雨。这不是公然和皇上和他老师作对吗,太子此举有点不明智啊”
“是啊,太子,真该藏拙啊”张贤道。
“在这个风口浪尖反对新政,真不知道皇上会怎么惩罚他。”黄越也担心起来。
“你们说说,太子东宫之主的位置会不会不稳”吕本担心起来。
“这点请吕老放心,太子东宫之主的位置,稳得很。”黄贤道,“要说其他皇帝会废太子我信,但要说朱皇帝废朱标,我是万万不相信的。”
“嗯。”
“嗯。”
人群闻言纷纷表示赞同。
从以前朱皇帝和朱标父慈子孝的表现来看,以朱皇帝对朱标的感情,就算朱标谋反,朱皇帝都不一定会废他。
次日。
奉天殿。
“陛下,太子昨日逛青楼妓馆,被应天府尹抓了个正着。此事已经闹得满城风雨,有失储君体面。而且太子殿下在酒醉之后,还口出不逊之言,诋毁朝廷新政。”一位敢说话的御史大夫上前禀奏,“还望皇上予以训诫,以免太子以后铸成大错。”
满朝的大臣,也不是只会拍马屁。
他们在该拍的时候会拍,
该直言不讳的时候也会直言不讳。
“请皇上予以适当训诫”又一位大臣站出来附议,道“左传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太子的思想一时走偏了,应当及时纠正。”
“此外,太子昨日的失礼之举,应当追根溯源。”此时,又一位大臣站出来禀奏道,“历朝历代的做法皆是,太子犯错,太子太傅也应当追究失职之罪。”
“太子太傅受到的惩罚,应当比太子更重。”
他并没有直接提秦宇,但其矛头,句句都指向秦宇。
因为众所周知,太子现在的老师,就是秦宇。此人在朝堂上的职位很低,他敢说这样的话,很明显是背后有人指使。
真正想要说这些话的人,是不会站出来的。
对于此人的谏言,朱皇帝只当没听见。
李善长刘伯温杨宪这些大臣也装着没听见,更没有附议。在场敢提议训诫太子处置秦宇的,都是那些职位比较低的。
职位比较高的大臣,全程无视。
“标儿,你可知错”朱元璋向旁边的朱标问道。
“父皇,儿臣知错了。”朱标在一旁拱了拱手,爽快的承认了错误。
“太子此举的确有些不妥。不过他已经知错了,就没必要再深究。”朱元璋淡淡的道,“这样吧,处罚太子禁足三日。”
“儿臣遵旨。”朱标道。
“标儿啊,以后切不可再说那样的话了。”朱元璋语重心长,道:“大明施行先生的以道立国,国富民强有目共睹。”
“儿臣知错了,儿臣以后定当谨言慎行。”朱标道。
如此大错只禁足三日皇帝果然偏袒太子啊人群算是再一次看明白了。
朱皇帝废掉太子
根本不可能
“退朝”
数日后。
一则流言在应天府被传的沸沸扬扬:太子朱标,竟然不是朱皇帝的亲生儿子,马皇后生朱标的时候,朱皇帝根本不在身边。
这则流言实在是太可怕了,导致人们都不敢谈论。
然而流言,却又确确实实的存在。
人们根本找不到其出处在何方,是什么人在传。
历史上很多流言都足以杀人,但这则流言的恐怖程度,超过了史上任何一个流言。成了历史之最,恐怕会杀成千上万的人。
说朱标不是朱皇帝的亲儿子,他们是怎么敢的那些封建贵族们听了,一个个都咋舌。
很快,朱皇帝就展开了行动,派出锦衣卫四处搜捕流言的源头。导致应天府里人人自危,人群甚至连太子这两个字都不敢提。
有不少人被抓进了天牢,然后被锦衣卫严刑拷打。
朱元璋甚至秘密派出了锦衣卫,到太子出生的地方去小心查证。
朱皇帝的行动,也全都被封建贵族们看在眼里。他们也只敢心中猜想,而不敢妄加议论,有些话一旦说出口被抓住,就有可能人头落地啊
“是什么样的人,竟敢传出这样的流言,污蔑太子”百姓们想不通。
“传出流言的人也太大胆了吧,他们不怕被诛九族”大臣们心中想道。
又是一日的例行早朝。
这一日,朱元璋的脸色十分难看,阴沉的犹如要滴出水来。
而群臣也是战战兢兢,在下面不发一言。虽然他们都听说过了太子不是朱皇帝亲生的流言,但没有一个人,敢提这个话茬。
大家都装着自己是聋子、瞎子,什么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