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郑氏选择站在东瀛一边,双方的矛盾就摆在了明面上。
并且不可调和。
郑氏倚仗地利之便,垄断了南洋到东瀛的贸易,赚得盆满钵满。
但实际上,郑氏的利益大头其实来自于本土。
毕竟这个时代的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商品生产基地和外销源头。
郑氏正是依靠着将国内的产品,通过官方的、走私的各种渠道向外贩卖,收取过路费,才发展壮大起来的。
可是现在,郑氏的经营模式受到了夏国的强大冲击。
中国对外输出的商品中,除了瓷器之外,纺织品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纺织品中除了丝绸,棉纺产品的数量更加惊人。
可是现在最大的棉花种植基地山东在夏国的手中,最大的棉纺中心松江府也在夏国手中。
这就等于夏国彻底垄断了棉纺织品对外出口。
倘若夏国没有远洋贸易能力,那么双方之间还可以相安无事。
夏国只能依靠郑氏的贸易渠道,才能对外销售产品,忍受郑氏的盘剥。
可现如今夏国的远洋能力已经发展起来了,而且越来越壮大。
加上松江府以北到东瀛的航线并不在郑氏的掌控之中,这就使得夏国不需要经过郑氏的地盘,就可以对东瀛倾销产品。
市场就那么大,夏国多占一点,郑氏就会多损失一点。
此消彼长之下,郑氏怎能忍受这种局面
除此之外,德川幕府也对现状感到不满。
身为一个封建政权,德川幕府最想做的就是闭关锁国。然后保留长崎一个对外窗口,还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样一来,就等于攫取了对外贸易的绝大部分利益。不但能够壮大自身,还能够虚弱其他大名,巩固自身的统治。
结果现在被夏国用武力打开了门户,海量商品涌入的同时,也让德川幕府的威信遭遇了极大的冲击。
现在东瀛国内,对德川幕府的质疑之声此起彼伏。
那些本来就不甘心的大名更是跃跃欲试,随时都能够跳出来,挑战德川幕府的统治。
德川幕府万分想要回到从前的局面,就只能联合郑氏,时刻寻找时机,将夏国从东瀛驱赶出去。
而站在夏国的角度,同样也不喜欢现在的局面。
夏国以商立国,商业贸易是国家产生财富的最大源头。
现在虽然打开了朝鲜和东瀛的商贸渠道,可是要想参与到全球竞争当中,就必须前往南洋。
然而前往南洋的通道掌握在郑氏的手中,夏国的每一艘船从这条航线通过,都必须每年缴纳两千两白银的过路费。
这么沉重的成本负担,夏国上下早就怨言沸腾。
可以说,即便左梦庚不进行筹划,上上下下的利益使然也会让夏国采取行动。
“郑氏如今越来越过分了,他们已经将我们荷兰人的过路费提升到了每年两千五百两白银,这极大增加了我们的成本。现在我们对东瀛的贸易利润越来越小,再这样下去,就只有破产一条路了。”
得知沉廷扬到来,斯科特尔找上门来,一见面就是诉苦。
借助夏国战胜东瀛的契机,荷兰捞到了足够的好处。斯科特尔因为表现出众,干脆被荷兰东印度公司任命为驻东瀛总代表。
东印度公司早已给他下达了指示,让他和夏国的官员密切合作,保持利益一致。
如今最让荷兰人头疼的,就是郑氏提高了过路费。
可是先前因为料罗湾海战的失败,让荷兰人对郑氏无何奈何,不得不忍受这种高昂的压榨。
荷兰商人怨声载道,极力要求东印度公司采取措施,保障他们的利益。
在没有办法组建起强大武力的情况下,荷兰人只能求助夏国。
这是新情况,沉廷扬一下子谨慎起来。
“东洋的贸易必须得到保证,郑氏的提价是对大家利益的损害。我将会传达国内,相信对于这一点,我们夏国与荷兰的利益是一致的。”
郑氏提升了荷兰人的过路费,那么会不会提升夏国的过路费呢
沉天扬觉着,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发生。
为了保证在贸易方面的霸权,郑氏一定会打压其他的竞争对手。
而且郑氏的手段恐怕不会仅限于此,很可能会有更加激烈的阴谋。
得到了夏国的支持,这让斯科特尔长出了一口气。
他向沉廷扬反应了一个情况。
“先前解救的那批商人,他们运送的货物全都是宗教用品,原本打算出售给肥前国一带的教徒。本来根据协议,德川幕府不得伤害这些上帝的信徒。我们怀疑长崎奉行所的作为,恐怕是别有目的。”
战争过后,夏国同东瀛签署的和平协议中明确规定了,德川幕府不得阻挠东瀛百姓信奉天主教。
但是德川幕府对天主教极度仇视,显然不会那么轻易就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