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朝鲜水师的全军覆没,清军将很快发现他们的侧翼和后路变得不再安全,撤军的时间也就不远了。”
鸣梁海战的战报传到釜山,令夏军上下士气大振。
至此,可以说整个战争的主动权已经掌握在了夏军的手中。
身为总指挥的柳一元开始讲解他的想法。
“为了抢在清军撤退之前完成我们的战略计划,我的意见是可以开始行动了。”
相应的作战计划,所有的高级将领都已经牢记在心。结合当下的战场态势,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
“这一次作战事关重大,不但是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次,恐怕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第一次,我同你一起回济州岛。”
大幕已经拉开,左梦庚心潮澎湃。
这种注定要被铭记于史书上的战役,他必须要参与其中。
他看向白小七。
“釜山这边的战事就完全交给你们第四师了,还有什么困难吗”
釜山防御圈的战斗已经打了一个多月,白小七仍旧看不出什么紧张的地方来。
“殿下放心,总指挥放心,我们的战线固若金汤,后备兵力十分充足,清军和朝军绝对打不进来。”
釜山攻防战其实已经书写了战争史。
只因这里的战斗方式,和以往的战争完全不同。
这里没有什么集群冲锋,也没有什么战阵连绵,更加看不到旌旗招展。这里的一切战斗,都是零散、破碎的。
狭窄的山地决定了,双方都无法在此一次性投入太大规模的兵力。
一小块土地、一个碉堡、一条战壕、一个小山包,都是双方的必争之地。往往一次战斗,双方投入的兵力加在一起也不过几十人。
多了没用。
不但铺陈不开,反而会阻碍行动。
在这样的战场上,手持近战兵器是没有用武之地的。无论是清朝联军,还是夏军和朝鲜义军,都是在用远程兵器作战。
清军和朝军的武器以火铳、弓箭为主,还会搭配虎蹲炮,后面还有大将军炮、红衣大炮火力支援。
夏军这边的主要武器是火枪、弓弩、手榴弹、迫击炮。大炮主要是用来反击和压制清军炮火的。
生死攸关的战场上,是人类进步最快的地方。
一个多月的战斗下来,清军的蜕变十分明显。
很多时候清军在进攻的时候,士兵已经不再穿着盔甲了。
因为他们发现,即使穿着盔甲也挡不住夏军的火枪、硬弩,该死还是要死。反而去掉盔甲,提升移动速度,存活的几率更大。
反倒是夏军这边还穿戴着盔甲。
只因夏军的护甲乃是马甲样式的棉甲,并不影响行动,还增加了战术作用。
打着打着,清军竟然将缴获的夏军护甲穿在了自己的身上,同时他们也改装了原有的护甲。虽然在功能性上不能同夏军相比,但完全提升了灵活性。
“情报显示,清军在汉阳四处收集工匠,日以继夜的打造火铳和火炮。显然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要想取胜只能依靠火器。”
郭挺通报了清军的动向。
战场上打了这么久,依旧无法突破夏军的防守,清军不可能不思索对策。
和夏军相比,他们最大的劣势就是火器太少,而且过于落后。
偏偏夏军的火枪他们根本造不出来,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是增加数量。
朝鲜的火枪手本来就很出名,拥有着丰富的制造火枪的经验。此时被清军完全集中起来,极大的提升了产量。
前线的士兵们都普遍反映,清军的火器普及率正在日益增多。
好在夏军的火帽枪拥有着绝对的优势,并不怕清军的火器数量增加。
左梦庚和柳一元回到济州岛,立刻召集海军和陆战一师进行战略部署。
“命令陆战一师于三日内必须集结完毕,赶赴海边码头。海军方面调集所有船只,包括征调民用船只,开始装载物资。”
那个天马星空的战术终于要实行了。
所有人都在等着这一天,也不知道当清军知晓情况的时候,又会是怎样的震惊。
然而夏国这边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如今的清军还被蒙在鼓里。
金钟书和崔圭麟逃上了岸之后,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将战败的责任全都推给柳琳。
这是他们唯一的活命机会。
为此两人爆发了全部的潜力,仅仅只用了五天的时间,就快马加鞭跑回了汉阳。
“殿下,柳琳已经叛变,葬送了我们所有的战船。”
李倧手里拿着柳之发写给柳琳的书信,气的浑身发抖。
看到这样的书信,他已经本能的相信事情就是如同金钟书和崔圭麟所说。
不但是他,朝堂上的两班们也都是一样的看法。
不过追究柳琳的罪责固然重要,可是朝鲜水师战败所以引发的后果也不能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