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埋子(1 / 2)

明左 鹤城风月 2751 字 2023-04-25

都是千年的狐狸,左梦庚也没指望光靠嘴皮子就说动大家入股合营。唯一的办法,就是弄出实打实的东西,还是各家做不到的。半个月后,粉丝、薯条、薯片、淀粉、罐头、添加了土豆淀粉的火腿等产品摆在了各家面前,成为了最好的说服工具。见识到了新式作物的前景,没有一家能够拒绝这种诱惑。在瞿式耜的见证下,左梦庚与各家签订了合作协议。各家拿出连在一起的十万亩土地,左梦庚以技术入股,成立了这个时代第一座商业经营的农场。左梦庚将王昀从左庄里调出来,担任了农场的经理。同时将培育了西洋作物的农夫,也调过去了十来个。各家原本在这些土地上耕作的佃户,纷纷转化成为了农场里的工人。一切只待来年小麦收获之后,立刻投入第一批次的种植。同时又在农场旁边的空地上,兴建了加工厂。这样一来,收获的作物可以直接进行二次加工。实际上,对于这些作物二次加工需求量最大的,必然是后营。这个时代的军队作战时,后勤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原始的粮食运输消耗太大,极大地增加了成本。而将粮食进行二次开发后,则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张延就看中了土豆制作而成的粉丝。这种东西晒干后无论是保存还是运输,都极为方便,根本不怕腐烂和损坏。前线的士兵要食用的时候,拿出一把扔到热水里煮开,加点米醋、辣椒粉和食盐,就是最最简单的酸辣粉。虽然简陋,可不比啃窝窝头、喝凉水要强的多张延已经主动将作坊纳入了总后大队的管理,别的先不管,开足马力生产粉丝,然后运输到京师附近的各个补给点存储起来。自从得到了左梦庚的提示,韩川在整理文件的时候就留了心眼。凡是来自于辽东和蒙古方面的奏报,他都会仔细再仔细地查看,生怕有所疏漏。十月十五,韩川发现了一封看似寻常但颇为蹊跷的奏报。奏报来自于锦衣卫安插在辽东军中的探子。探子说,从九月下旬开始,对面的后金军巡查、劫掠就变得不太积极。以往后金军的斥候基本上三天就会过来巡查一番,但是现在却变成了七天一次。除此之外,后金还停止了对明军的袭扰,以至于战线附近一时安静下来。如果是以往,看到这样的奏报,韩川肯定是置之不理的。因为出现这样的情况,很有可能是因为天气冷了,女真人也不爱出动了。但是现在,他得到了左梦庚的提醒,立刻就紧张了起来。想了想,他又翻阅了关于东蒙古一带的奏报。果然被他找到了不一样的地方。东蒙古方面的探子报告说,今年二月时,黄台吉就曾经亲自征讨过察哈尔。朝廷方面以为双方打了一场,林丹汗输了就没有理会。可探子却汇报,后金和察哈尔部的争斗是一直持续的。就在上个月,林丹汗丢掉了察哈尔和哈喇慎故地,仅剩下了河套和土默川一带的地盘。韩川立刻找来地图,对照着哈喇慎和土默川的位置,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了左梦庚画给他的路线图。瞬间,冷汗就布满了韩川的额头。他发觉,左梦庚的预测很可能要变成现实了。不敢怠慢,韩川立刻带着相关的奏报和地图,去找了吴孟明。吴孟明能当上都督同知,其实是靠了他爷爷吴兑的余荫。明末北方局势日益严重,朝廷迫切需要北方的情报来源。而吴孟明的爷爷吴兑,当初就是确保北疆安宁的大佬。吴兑最大的政绩,就是和俺答汗、三娘子交好,令北疆数十年不动刀兵。吴兑更是和三娘子父女相称,三娘子每次来看望他,都是直接住进军营的。朝廷显然是希望利用吴家的这层关系,帮助锦衣卫获取北疆的情报。只可惜,相比起吴兑,吴孟明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草包。这货只会索贿,贪财无度,一点才能都没有。韩川来找他的时候,他就在摆弄自己刚刚得到的一尊金佛。不过对于韩川这个给自己送了一千多两银子的下属,吴孟明还是和颜悦色的。“韩千户特意跑来,可是有事”韩川上前,把地图和奏报都摆好,才道“都督,卑职发现了一桩怪事。倘若猜测不错,京师危矣。”明明奏报和地图都标示的清清楚楚,可吴孟明看了半天没看懂。见他迷迷糊糊的样子,韩川只感到眼前阵阵发晕。这样的人都能做锦衣卫的二把手,还指望锦衣卫能好的了无奈之下,他只好手把手地给吴孟明介绍情况。“辽东方面的探子汇报,鞑子人马活动变少了。卑职怀疑,鞑子这是在集合兵力,打算干一件大事。”他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线路。“都督请看,假如鞑子不管宁锦,而是从哈喇慎这边绕过来,则可直达蓟镇。先前蓟镇闹了哗变,兵无战心。一旦被鞑子找到机会,很有可能破关而入。”吴孟明看了看,眨眨眼,并没有太大的波动。他的想法和韩川不一样,而是问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韩千户,你的这个判断或许很有道理。可万一,我是说万一啊,鞑子没来,怎么办”后金破关,这当然是天塌地陷的大事。假如因为锦衣卫的汇报,朝廷有了防备,那自然是大功一件,因此封爵都有可能。可万一锦衣卫风风火火报上去了,结果后金没来,变成了虚惊一场,这个责任也没人承担的起。这就是明末官员的普遍心态。多说多错,多做多错;不说不错,不做不错。韩川看在眼里,只感到阵阵悲凉。幸好他早就得了左梦庚的指点,就知道吴孟明会有此想法。而且他也没有想过真的去提醒朝廷什么,而是借机上位罢了。他凑近了些,压低了声音。“都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