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交给余老板,我们都不管了,看她自己的造化。”
汪茜就不会像余舒凡那样“我知道你盼着她们能自己走得好好的,可女孩子在这个年纪遇见同龄的你,很容易把爱情交缠其中,把持住哦,你已经有两个儿子了。”
荆小强哀叹倒下,他实在是搞不明白为什么上辈子老到四五十岁都能常换常新,这辈子怎么就动不动给蜘蛛网罩住。
汪茜哈哈哈。
但杜若兰确实是随着那场十万的露天演唱会瞬间红遍整个右岸
荆小强趁热打铁的路子也对,在当我们年少的歌舞剧登台之前,杜若兰跟着他去周边大学免费演唱拉热度。
甚至让电视台比康凯文安排的“太平轮”专访节目还先播放
因为这样的校园女神,真的比什么歌舞剧更有噱头更有传播力。
这个世界终究还是看脸的。
漂亮姑娘只要唱到平均水准之上,再加上来自对岸的噱头,荆小强的名气带动,唱片公司联手狂推。
电视台打歌感觉是最后一棒,把杜若兰清新美丽的形象传递到了千家万户。
哪怕电视机的音响效果只能说是听个响,但还是让无数观众记住了这个来自海峡对岸的俏美少女。
朗朗上口的经典旋律,搭配杜若兰清新娇俏的容颜以及专业水准的嗓音。
特别是她那种气质配合这些歌,简直是人歌合一。
从北市向全省辐射的专辑销售,节节攀升
这时候又必须提到王大卫,这个沉默寡言的男人才是这两年港台唱片销售冠军。
两三年前他就能达到单张销售在两周内卖五十万张左右
这可是十白金的成绩
他也是首开把hk销售拓宽到右岸,接着又推广到整个东南亚的先河。
他身属一家小唱片公司,但有相当多东南亚资源,当时他跟齐小哥一起联手找荆小强拿版权,就想利用自己公司的东南亚资源铺开销售。
就这两三年他们还没把内地市场瞧上,90年荆小强不也伙同歌舞厅经理直接翻唱不给版权费用么。
港台公司在内地赚不到钱就索性不进入。
宁愿开发东南亚,都不做内地市场。
所以在一两个月之内买几十万张专辑已经很了不起了。
结果荆小强出人意料的推出杜若兰,王大卫马上跟着一起上高校演唱会。
这等于外有荆小强这种强横开路,内又有王大卫、李阿宗这几位协助提携。
一周时间,在右岸卖了超过三十万的专辑
杜若兰真就是站在了风口上。
李阿宗两年前刚刚操刀制作完成了右岸唱片史上首张单年过百万销量的专辑。
无论是随身听普及,还是音质更好的cd进入千家万户,盗版光碟和互联网又没出现,几个因素叠加起来。
就这几年是卖专辑最火的时候。
有人评价,恰恰就是李阿宗这一系列的百万销量操作,把右岸唱片业推进到了工业时代。
前面无数歌手铺下的路,恰恰被杜若兰这个形象来爆发。
顺便又带动了荆小强和曹菲的演唱会专辑销售。
相互成就吧。
所以轮到当我们年少在大剧院演出的时候,外面人山人海的年轻人,已经是拿着杜若兰的专辑来找她排队签名了。
整个歌舞团成员都有点好奇又意外的看着这个还从未上过女主角的同事,神奇的转职成了歌星。
在百老汇这很常见,好来坞明星,公告牌歌星,都可能跟百老汇舞者随时转换身份。
这种明星演员和普通百老汇打工人之间是两个阶层的存在。
哪怕后者专业能力可能吊打明星,也知道那是可望不可及的存在。
但在港台绝对是头一遭。
心里面有种微妙变化。
荆小强就指指天海,让大家都学人家的沉稳。
按说背负违约压力在外面演了这么久,她的心理压力才应该是最大的。
可这位才是丝毫不受外界影响。
全新的当我们年少她只是在其中客串个配角,也能凭借专注跟实力迅速蹿升到c位,穿上旗袍演贵妇人。
前半截作为上流社会嘲讽嫌弃女主角的惟妙惟肖,后半截在水平舞台上演绎惊惶坠落海中的逼真动态。
为整个剧目都增色不少。
从整个右岸汇集起来的太平轮家属,参加了首演式。
然后连演五场。
场场爆满。
任谁哪一方都看不出来这歌舞剧里有什么影射污蔑,完全摒弃了zz元素。
只是通过灾难歌颂爱情和人性而已。
本来只是打算简短的在沪海热热身的剧目,接到了北市大剧院的版权要求。
希望能买下来排练成日常演出。
没事,对荆小强来说,给钱就行。
港币结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