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字心印一旦形成,归无咎立时感到这光球之中生出一股斥力,将自己推了出去。随后,这通灵显化真形图如浮光破碎,化作点点碎屑,消失不见。自己身体内涌出许多虚实不定的莫名之物,返回这座殿宇的空间内。
归无咎并不知道,不经意间,他已经经历了一道绝大考验。
通灵显化真形图的求道法门中,真正和天资禀赋相关联的,是第二、第三道难关。如果三相之资非臻于高品,那么灵形境、金丹境各运化一千种法门的门槛极难达到。而这第一关“心印法显”却非如此,无论你资质是一品还是九品,只要自性圆满,信念不二,就必然能够在自己臻于极限时恰好包容三千心印。
至于刚才归无咎感觉传承顺利与否和神魂强弱相关,这只是一种幻象罢了。其实每一个接受传承的修士得到的启示均不相同有人以为是和自身元光强弱有关,有人以为是和元光纯粹程度有关,甚至在有人以为纯粹只和肉身的忍耐力相关。这些五花八门的幻境其核心是一致的,就是一种标尺,衡量传承者是否竭尽全力,没有任何杂念、怀疑和保留。
如果归无咎刚才在最后关头分心借助无名墨珠,试图以无名墨珠之力提高自身神魂层次,那么他的“心印传承”就宣告失败了,此生无望踏入金丹境中。
数百枚玉牌重新出现,安然悬挂在殿中。那老者斜靠殿壁,乜斜着眼睛打量着归无咎,似乎有些意外。
归无咎并未仔细查看,仅凭心中直觉就清晰的感受到殿宇之内多了一物。扭头一看,自己身畔多出一枚玉牌静静的吊在空中。这玉牌离地仅三尺上下,在这殿内数百枚玉牌中高度最低,上面归无咎三个大字清楚可辨。
归无咎微笑着朝着老者一揖告别,跨出殿门,飘然而去。
对这老者的身份,归无咎心中有数。能够守护越衡派唯一正法的人物,又岂同寻常更何况这老者分明见过不止一位求道一脉的修士。据归无咎所知,求道一脉的真传弟子愈来愈少,目前尚存于世的越衡宗弟子,无一人是求道一脉出身。就连宁、梁、南宫三位大能,也是得道于十三家内府真传中的三门。
据说上一个求道一脉的真传修士,正是十代掌门,越衡五祖,眼下早已不在此界之中了。因此这老者的寿命早已超越人身的极限,若非宝灵,即为大妖,由异种化为人形。
远离九转灵光殿后殿,归无咎驾起飞舟法器。飞遁的方向却不是丹霞玄渚,而是十二阁之一的玄墀阁,门中弟子购买和兑换各种外物的机构。
现在那十二家内府主事之人,想必正堵在自己门口。
真传弟子一旦走上求道之途,除非极少数的情况下刻意隐匿消息,否则均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昭告各门。归无咎无心与其多做解释,自己走了本经直传之道的消息一旦传开,此辈自会散去。
归无咎远行在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能不多做准备。眼下自己尚有七大天功,足以在玄墀阁中兑换各种合用之物。
归无咎对越衡宗内和下界的差别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
在越衡宗这等巨派之中,残酷的竞争被包裹在严谨的规矩之内,以八个字评判最为合适暗潮汹涌,波澜不惊。至少在表面上,人人都是按照规矩行事的。决定宗门命脉的根基如真传铨选,更无人能够冀望于侥幸。韩氏暗算容、乔二家的手段,已经算得上规则允许范围内的极限了。在无望道途的下层修士中,固然有一些汲汲于微利的蠹虫如鼎湖阁的田平,骚扰明光殿的纨绔之属;但这些不过是纤芥之疾,不足为虑。
下界则不然。宗门之内还好说,一等宗门所管不到的地界,无不奉行的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道理。散修中的有缘之士修行到金丹、元婴境界的也不在少数,此等人物中讲道理的自然也有,但大多数都不是善良之辈。除了不去招惹大有身份的人物之外,行事可谓肆无忌惮。
这还仅仅是四洲六海而已,四洲六海之外的苍茫世界,想必更为混乱。
七大天功,归无咎当然不至于刻意挥霍。但是将其尽可能转化为自身实力的一部分,必定是正确的选择。
还有自己成就金丹境后所需的最重要的一件外物,须尽早在玄墀阁中取了。
飞遁小半个时辰,玄墀阁已在目前。
玄墀阁位于上元峰静明湖正中心,造型在六殿十二阁中较为特殊,乃是一座八角十三重的琉璃宝塔。作为作为越衡宗宝物荟萃之地,玄墀阁当仁不让,璨绮华美位居十二阁之冠。
数十里香樟枫林围拱静明湖,红绿相映,耀艳深华。当中湖水潭水澄碧,青青如望。百丈高塔矗立湖面正中,犹如鱼龙捧珠,夺目之极。塔身甚是宽润丰满,塔身处处绘满飞龙游凤,神仙人物,花鸟禽兽。角柱、栏杆、飞檐、玉阶无不各呈其丽,金碧辉煌。更奇的是,这些看上去栩栩如生的图案并无一丝斧凿痕迹,而是各色琉璃宝石搭建此塔后自然形成。
归无咎凌波而行,转眼间入了正门。刹那间立刻被眼前里三圈、外三圈的密集陈设迷花双眼,仿佛置身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