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蓝田县的粮食红线(2 / 3)

就是一堆重金属。

可是发到百姓的手里,这东西就叫钱了,因为这东西可以驱使百姓劳动,财富是什么,财富就是百姓的劳动成果,若是人们都不劳动,都不工作,不发展,那么就不会产生钱,钱的本质是人们的劳动成果的交换。

以前的以物易物,那时候没有钱的感念,可是你能说那些人手里就一点没有财富吗

然后百姓的钱变成了贝壳,贝壳的价值代表什么,代表稀少,可以换算,这就是钱的意义。

因为我拿一只羊换你俩苹果,你找不开啊,这怎么办,把苹果树给我

所以找一个东西进行换算,这个东西可以是石头,可以是贝壳,可是是金属,甚至可以是纸,其实目的就是为了换算,只要方便换算,大家伙都认可,什么都行。

所以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责就让钱流通起来,因为只有有了钱,才能刺激百姓消费,老百姓都花钱了,商业经济自然就节节高了。

这也是为什么一遇到经济危机,或者其他一些变故,政府总会来个大放水之类的政策来刺激经济复苏的原因。

而李朝生也在这么做,粮食是蓝田重要的战略物资,如果他把大量的粮食运到蓝田之外,绝对可以发一笔横财,而李朝生却把大量的粮食留在了蓝田本土,第一保证本土百姓粮食安全,第二就是把粮价打下去,让老百姓手里有闲钱。

老百姓手里有闲钱了,会干什么

首先吃点好的,那么蓝田的餐饮业就发展起来了,其次买点好衣服,穿点好的,这样可以帮助蓝田纺织业快速发展。

吃好,穿好,紧跟着是什么了

住点好房子,可以发展蓝田的建筑业,最后就是需要娱乐了,这样蓝田的演艺界以及旅游业都可以得到极大的发展。

这些行业发展起来,就可以带动周边救济,这样一步步发展,蓝田的繁荣指日可待。

蓝田的繁荣代表着蓝田税收会非常的多,税收多了,不管是民生,军事,教育,医疗,各种惠民政策也都会一一出台,如此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蓝田在一步步变好,而外面的大明在一步步溃烂,此消彼长,用不了多久,蓝田才是天下正统,大明就会被百姓抛弃,没办法,谁不想过好日子呢

这就是李朝生的行政策略,地盘不是打下来的,而是百姓求着自己接受的,军队是干什么的军队是用来保护这些求助自己百姓的。

随着求助自己的人越来越多,那自己的地盘就越来越大,军队越来越多,等天下百姓都需要李朝生帮助他们治理的时候,那么李朝生就是天下共主。

李朝生从来没想着要造反,造反那是给没有技术含量的人用的,比如李自成,张献忠,这些流寇也就适合做点糙活。

而李朝生,那是做细活的人,做的是人心。

固国不以山河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这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李朝生真的想要做的事情。

只有做到这一点,李朝生才能做到天下归心。

关心民生这是李朝生的一项重要的功课,因为李朝生可以从中看到自己治下百姓真实的生活。

李朝生看着这两人多高的粮囤对掌柜的道“给我来两斗吧。”

斗还是这个时代的标准计量单位,虽然李朝生发布了斤这一计量单位,但是老百姓还是喜欢用斗,因此粮店的斗都是经过标准称量的。

一斗里面能称十斤玉米。

这时伙计听了这话立刻爬梯子上了粮囤,拿出一个四四方方的木头盒子,盛了满满一斗,紧跟着用刮板刮平了上面一层玉米粒。

盛了两斗下来,紧跟着掌柜的看着李朝生道“客官用给您称一下重吗,咱们这一斗是十斤,当然有时候会有点出入。”

李朝生听了这话道“那称一下吧。”

掌柜的见状挥了挥手让伙计去拿口袋,平时百姓们是不称重量的,因为他们就认斗,一斗玉米八十文他们是认头的,所以他们就按照一斗玉米八十文这什么算。

当然也有一些新派书生,比如蓝田书院的,这些学生来买粮食,都喜欢用斤,这是蓝田书院交过的。

李朝生一直想要重新统一度量衡,把以前用的升斗石,全部取消,统一为斤,公斤,以及吨这种统一单位。

可惜老百姓不习惯,没办法只能从蓝田书院开始教,从蓝田小学堂开始普及,李朝生相信只要这批孩子长大了,慢慢的度量衡肯定会再次统一的。

伙计很快把一口袋两斗玉米拿出来,紧跟着拿出秤给李朝生称了一下,二十斤多一两,掌柜的见状吩咐伙计把这一两玉米抓出来。

要是不称,掌柜的就给你了,可是称了,这一两就不能多,否则这就是国有资产流逝,这是商业部下达的命令。

李朝生见状点点头,对于这个命令,李朝生是同意的,让利于民是有限度的,如果政府不计成本的让利于民,政府就会遭受到危机。

但是现在百姓们的日子确实苦,李朝生也想救济他们,所以才会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