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五章 读书(1 / 2)

“是吗”江舒意的声音里到是没有什么情绪,似乎对自家大伯住大别墅没什么感觉“周至,谢谢你。”

“谢我”周至担心起来“是有什么事儿吗”

“没有,是谢谢你给我爸准备的礼物。”江舒意轻轻地说道“幸好有准备,要是按照爸爸之前想的那样给钱,绝对不合适。”

“也挺不错的。”周至忍不住开始调侃“看来压岁钱收了不少,是吧”

“也给出去了不少。”江舒意那边似乎也有些笑意“我爸偷偷跟我说,礼物钱回去在还你,我猜他是没带够。要是收到压岁钱,我会给他。”

“没关系,难得回来一次,大家开心就好了。”周至笑道“都是身外之物,如果你爸需要的话,你跟他说我这里还有准备。”

“好。”

“那你们明天如何安排刚刚刘副主任说明天要接我们去逛庙会,但是我和干爹肯定要先去蜀大,拜会师祖和师爷爷。”

“我也想跟你们去,我都还没有去过大学校园。”

周至想了想,觉得几位辜教授或者会喜欢江舒意这样的冷清人儿“你先跟你爸爸和大伯说一下吧,要是他们同意的话,我们就来接你。”

“嗯,周至,晚安。”

“舒意晚安。”

晚上十一点半上床,对于周至来说算是早睡,早上五点半周至就醒了过来。

他们住的标间,周至和干爹一间屋子,轻手轻脚的起了床,周至翻出一本书,悄悄出了房间,来到招待所前台大厅。

这里有灯光,周至便找了个沙发坐下,将书打开开始

周至在读的这本书,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在八三年出版的一套宋人笔记中的一部,南宋临安府睦亲坊南陈宅经籍铺本宾退录。

这个版本也被称作“宋书棚本”,是南宋皇室,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宝庆进士赵与旹的著述。

前人称此书“包罗今古,抉隐发微,有耆儒硕生所未及”;又说它“可为梦溪笔谈及容斋随笔之续”,甚至以为“宋人杂说之最佳者”。

赵与旹是一位有爱国思想的人。

书中赞扬岳飞,揭露秦桧。比如书中对于王明清所记宗泽把定武兰亭石刻进献宋高宗一事,他认为“宗忠简守汴,日夕从事战守,且其天资刚正”,绝不会“为人主搜罗玩物于艰难之时”。

而对于孙觌所作莫俦墓志中同情投降派、诬蔑抗战派的论调则斥为“欺天”“谀墓”,善恶混淆。

这些都表明了他的正义感和明辨是非的批判态度。

因为出生皇室,所以作者熟于两宋典章制度及遗闻轶事,故所记述,如数家珍,翔实可信。征引他人著作,往往以类相从,罗列众说,而有所抉择。

四库提要称此书“惟论诗多涉迂谬,于吟咏之事茫然未解;至于考证经史,辨析典故,则精核者十之六七”。

书里“参会众说,芟繁撮要”,为很多学案了详实的证据,甚至自己就将之定明。

比如考订兰亭流传本末;

历举周宣王失德,以证其不足当“中兴贤君”;

详考古代漏刻之数,以驳正董彦远、朱熹注韩诗“百二十刻须臾间”之非;

根据算术,订梦溪笔谈刻本所注数字之讹;

据靖州图经以证杜诗之“白小”即“鱼菜”;

据宣州土宜,以正任注山谷诗“春网荐琴高”之疏;

据汉书扬雄传以辨容斋三笔“刘歆尝从扬子云学作奇字”之误。

他如对“阳秋”“木稼”“分疏”“科头”“亲家”“小妻”“不耐烦”“无万数”,以及“得陇望蜀”“洗脚上船”等词语的考证,都是原原本本,殚见洽闻。

其中最重要的学案,是辨正战国策鲍注东西二周之舛谬,尤为精核。清代何焯云“录中此条为最善,出草庐吴氏之先也。”肯定了他是最早发现并解决了该问题的人。

除此之外,赵与旹也不是一个呆板僵化的读书人,在陈宗礼为该书所作的序言里,提到了赵氏的一首绝句,并且认为如使苏轼见之,亦定当称许他“真知秋阳”者。

意思是说他能“不锢于富贵,知田野之勤约”。

周至是在蛮州旧货市场的老书摊上发现的这部书,一套十卷,五毛一本,五块钱搞定这么一套宝贝。

这是非常精美的影印本,可以说是除原本以外最与之接近的资料,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流落到了旧书摊上,让周至捡了个漏。

除了内容以外,赵与旹治学的方法和思路也给了周至很大的启发,甚至隐隐产生了一种知己之感。

因为赵与旹在书中对“亲家”、“小妻”等用于来源的考证,和周至在夹川方言疏注里“耶乐”、“平仄”、“经事”等语的考证方式,几乎就如出一辙。

因此周至读这套笔记读起来非常有感觉。

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古代文人士大夫就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皓首穷经手无缚鸡之力,其实这是个大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