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八章 怎么可能枯燥乏味(1 / 2)

泡菜是一件神奇的宝贝。

蜀地人家家家户户基本都有几个泡菜坛子,一般是酸菜、泡菜;

如周至家里的一般就还有水豆豉罐儿,红豆腐罐儿,偶尔会自家做一些,或者大姑会送来一些糖蒜、糖藠头;外婆会做白萝卜条的萝卜干,还会做蓑衣胡萝卜,蓑衣黄瓜制作的胡萝卜干,黄瓜干。

好吃到爆。

周至家的老泡菜盐水年纪比周至都大,还是当年老爸独立生活时从大姑那里接出来的盐水母子,泡出来的泡菜备受好评。

但是谜一样的神奇就在于,张辛夷家的盐水母子也是从周至家接的,然后,呃,基本上每年都要接一次

因为上一次的,又废了

这就神奇了,同样的配方,就是出不来同样的味道。

尽管周至严格把控,从坛子到筷子细细交代,可不知道为什么,张辛夷家的泡菜就是泡不好。

生花、瓮臭、变浑、过酸各种幺蛾子层出不穷。

泡辣椒,辣椒空成一层薄皮;泡仔姜,仔姜软成一摊烂泥。

周至非常怀疑赵大嬢日常并没有按照自己和老爸的交代严格进行操作,但是赵大嬢每次都信誓旦旦,说没问题,就是按肘子你说的来的。

周至没有拿到证据,所以周至都给整不会了。

今年的解决方案就是大罐改小罐,直接从周至家拿,然后吃完再拿。

周至看向柜台上的小坛子,赵大嬢也是有她自己的倔强,非要继续尝试。

其实何必呢完全没有必要,反正我也不敢吃,是吧周至在心里默默吐槽。

“不用了,这还有一筲箕的锅巴呢,留点位置下午在学习沙龙当茶点,刚刚好。”周至开始悄然改变话题。

“这样啊”张清平想了想“其实眼看就要过节了,稍微放松一下”

“爸。”张辛夷看向自己老爸,声音冷静而果断。

“好好不说了。”张清平赶紧住嘴“那今晚也不用回来吃饭了是吧”

“是。”周至点头“今晚吃肉粥,好好补补。”

“那就吃过了再回来。”赵大嬢点头,然后拿住了周至老妈夸冯雪珊的套路“肘子最能干了”

吃过饭,周至带着锅巴,带着张辛夷和江舒意,跟大家道别,回到糖酒公司宿舍。

要去蜀都,送礼是小事儿,交作业是大事儿。

除了要交付给辜院长第二版夹川方言训诂,还有另外一部刚刚和四表舅整理出来的著作夹川地区饮食源流论小河帮菜系与下河帮菜系之交流融汇。

周至也不知道蜀大几位辜教授会不会认为自己不务正业,毕竟自己的新作是否符合他们的口味。

毕竟他们是文字学家,远比所谓的“文化学者”,要专精很多。

几位辜教授涉猎也很广很多,比如辜幼文对唐三彩、宋瓷;辜振铎对字画书法;辜开来对近现代著名画家和书法家,都有研究。

但是好像这三位在饮食这方面,都有点那啥随便。

周至的这本书说到底是一本菜谱,传统川菜的菜谱,但是和一般菜谱不一样的,是它不光仅仅介绍了川菜的做法,还用了相当的篇幅,记录了和这道菜品有关的故事,体裁也不是简单的说明文,而是接近散文的表达。

比如介绍“酸菜苦笋肉片汤”的时候,就会提到黄庭坚嗜好苦笋,还写了一篇苦笋赋,在朋友当中大肆宣传。

这篇书法文章,实物现在,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比如在介绍“冷锅鱼”的时候,就会写道当年苏东坡在经过渝州的时候,老朋友请他移船烹鱼,直到多年后苏东坡都还对那盆鱼赞不绝口,特意写到了自己的笔记当中。

那盆鱼出自船家,跟火锅出自船帮如出一辙,搞不好就是冷锅鱼和火锅共同的祖先。

再比如写到“灯影牛肉”的时候,写了古代杀牛是禁忌,可为啥这样的做法在盐都一点非常的流行呢

原因就是盐矿,提取卤水需要大量的畜力,因此这地方盐多、牛多、长途商旅多,自然而然地就发展出来了一系列味道鲜美,耐久藏方便旅途携带的菜品灯影牛肉、火边子牛肉、冷吃兔等一系列。

虽然书名是论文的体例,但是内容其实是“美食系列散文”,这样的文章起码张辛夷和江舒意都能够看得津津有味。

其实还有一部大书夹川地区传统技艺,不过才见雏形,没有成书,到时候不必带去了。

今天带两人过来,就是让她们给自己的稿子再做一次审校。

现在是读书沙龙最舒服的时候,因为不少兰花都在这个时候开始陆续开放。

小天井里的脉脉兰香传到了客厅当中,二女相互依偎着斜躺在沙发上,沙发外茶几上用小碳炉温着一壶小沱茶,身上盖着一张薄毛毯,毛毯上放着一碟椒盐油酥锅巴,翻着周至手写的精美文字,其实还真算是冬日里难得的一种享受。

周至则在自己书房里校勘最后一部分方言训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