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胆量敢冲着贾瑭呲牙,只能狠狠的咬了几口肉,跟弟弟说“你记错了,诗也不是这么背的,回头哥哥教你啊。”
“嗷”乖巧地低头喝汤。
蘑菇看他俩不说话了,就跟云芳说“民以食为天,种田的事儿才是大事儿。在咱们家住几天又有什么用呢还不如回去种田呢。”
云芳点点头,就想起一个小故事,“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啊,就是说一个砍柴的和一个放牛的在山上说了一天的话,最后砍柴的这个人两手空空的回去了,但是放牛的却赶着牛回去了。
听出来是什么意思了吗有些人做某些事的时候是没有损失的,但是有些人做有些事情的时候是有损失的。
自己要衡量一下自己来干什么的,不能忘记了,要不然大家散场了,才发现别人在聊天的时候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可自己不仅没有,还浪费了一天的时间。”
桂哥儿就说“明明刘姥姥在这里呆着奉承老太太得到的更多,辛辛苦苦一年种田才挣几个钱儿,只要老太太高兴,哪怕给漏下了十两二十两的好处,也能抵得上好几个月干的活了。”
这个时候贾瑭就问桂哥儿“那斜眼的县长为什么不做县令了人家为什么不肯为五斗米折腰”
云芳就忍不住看了贾瑭一眼“人家眼睛不斜,你别把孩子给教坏了,你看看长生都记住了。”
贾瑭笑着跟云芳解释“那是我和人家说笑话呢,让他给听见了,居然没忘,这小子记性好着呢。”
桂哥儿心里面不服气,就说“事儿不是这么论的。他不做这个县令是要从各个方面分析的。但是刘姥姥这个事儿摆明了是她吃亏。”
桂哥儿打算好了,要是爹爹想辩论他今天就奉陪到底。反正桂哥儿经想明白了,他这辈子都学不会数算了,可能家传绝学需要长生去继承了。既然如此,他还是圣人门生,自然是不用那么听爹爹的,爹爹说的有道理了就听,说的没道理了也是要辩的。
贾瑭就不想搭理桂哥儿,问蘑菇“我姑娘怎么今儿不爱说话,今日见刘姥姥了有什么感受”
蘑菇想了想把筷子放下就说“有些人别看吃的山珍海味穿着绫罗绸缎,然而论做人,乡野之间真的有诸多贤人。人家看刘姥姥觉得十分粗鄙,甚至连咱们家的三等婆子都瞧不上,然而我却说,此人高贵之处咱们家的人都高攀不上。”
桂哥儿睁大眼睛
他还看到爹爹笑着点头,称赞姐姐“我姑娘的眼光确实好啊”
在贾瑭看来,有这样的说法证明她已经独立思考了,只要独立思考,那么她的某些思想已经趋近于成熟了。某种意义上来说,她真的不需要父母操心了。
至于旁边那个惊呆了的傻瓜,贾瑭现在没心思给他解惑,不知道为什么,他现在有一种感觉,第一个孩子养得很精细,各个方面都很关注。第二个孩子养的就马马虎虎潦潦草草。至于第三个没看了看埋头刨饭的长生,觉得夫妻两个压根儿都没费过心,简直是当猪养。
今年闺女出嫁之后,就要把重心转移到这两个小的身上。他叹口气,觉得孩子多了也愁人啊,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