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这机会要把握好。所以李纨就说“过几日邢家姑娘大婚,到时候让两位妹妹跟着一块去见识见识也成,毕竟来一趟京城也不容易,不见识一番您何必着急着走呢”
李婶娘很心动,然而仔细想想还是拒绝了,原因就是李家和邢家本来没什么交情。邢家本来就是打秋风的亲戚,依附在荣国府身上,荣国府不愿意做的事他们怎么可能愿意
所以再三推辞,很快就确定了行程,她们母女收拾好东西,明日就要走了。
毕竟是亲婶子,李纨还是准备了一些盘缠给她们路上用。又准备了土仪和礼品让她们带回去给父母兄弟姐妹们分一分。
李纨拉着她们的手,表现的十分不舍,又把自己连夜写的信请她们带回去。
李婶娘打发两个女儿出去跟大家告别,自己留下来,和李纨掏心掏肺的说了几句话。
她也看出来了,李纨在荣国府的日子不好过,这种不好过有青春守寡的原因在,也有她太抠的因素在。“姑奶奶,我说的有些不中听,你别往心里去。
你本来就背靠大树比他人强多了,所以就别想着其他的事儿,安安心心的教养孩子吧。我知道你心里面是怎么想的,但是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去了什么庙里拜什么佛。既然在这个门子里过日子,那就要守这个门子里的规矩。要不然将来兰儿埋怨你怎么办
再有厨房那边,原是老太太心疼您们母子,如今兰儿在家里吃住的不多,饮食上也不用担心被人克扣了,再说厨房那边事多嘴杂,管起来费心费力,不如让二奶奶接手吧,你也歇着几年,养养身体,到时候只管操心孩子的事儿,孝敬老太太,偶尔问候一下你婆婆,日常和妯娌们打牌看戏就够了。”
李纨却说“我这也是为了兰儿好,我们母子本来就艰难,您是在这里住的时间短,这里本来就是人人一双富贵眼,我若是给她们点好处,她们还敬我一些,我若是一点好处都抓不到手里,只怕是日子更艰难。
我们母子早晚要离开这里,我也没死抓着不放手。至于兰儿,只能说我将眼下最好的东西给他选出来了,给他做了最好的安排,将来他就是埋怨我,我也有话说。”
李婶娘叹了一口气,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那也没必要再说下去了。
至于李家姐妹这边,在园子里面确实认识了不少人,挨个上门和人家告辞。
在探春的院子里她们姐妹碰到了云芳和王熙凤,云芳她们也准备了不少的礼物送给这对姐妹。
大家相识一场,不管人家来的时候有多不高兴。这两位姑娘还是挺不错的,所以云芳她们便准备了一些值钱的零碎物件送给她们,都是一些女人用的上的钗环,算是给相识一场做了一个了结。
第二天贾兰送她们出城,因为送客人南下,贾兰的老师特意给贾兰放了一天的假让他去把亲戚送走,还特意嘱咐他先不着急看书,可以纵情玩乐一日。
这位先生担心贾兰太累,让他注意劳逸结合。
贾兰送人到了码头,李婶娘拉着贾兰的手,一遍又一遍的嘱咐“好孩子,你娘她不容易,你爹没得早,你们母子两个过日子辛苦。将来你要好好的孝敬她,她做的这些事儿都是为你才做的。哪怕是有的时候做的不对,你也要想想你们两个相依为命这些年她吃的苦,她以后就指望你了,你可要好好的孝敬她。”
这话每个人都这样说,贾兰也是这样以为的。
孝敬母亲,是让她过上好日子。既然母亲想让自己将来在科举上一鸣惊人,当上大官,那自己就去考科举,就去做大官。
孝顺这两个字贾兰的理解就是要顺从。顺着母亲的期望,顺着他的安排,这就是孝顺。
看着船在眼前消失,贾兰收回目光准备回家,回到家都已经中午了。
恰巧这个时候家里开饭,他就和桂哥一块儿吃午饭。
虽然刚刚到二月,然而温度是比较高的,他们小兄弟两个在室外吃午饭,吃饭的时候,桂哥一边吃一边看书,看到高兴的时候还忍不住哈哈笑。
贾兰就说“食不言寝不语。你把书放下,要不三叔回头说你。”
桂哥儿就不“吃饭呢,别说这样让人丧气的话,这是一本好书,他们日常不让我看,我也只能凑着吃饭的时候把它当佐料一边看一边吃。
我跟你说,这是一本写鬼怪的书,写的可有意思了,仔细看看,前后有很多矛盾之处”
贾兰拧着眉头“你在看闲书大老爷知道吗三叔知道吗”
“或许老爷知道,老爷又不管这个。老爷说我只要认字儿就行,免得将来读个信都费劲。”
贾兰心里面对这样不学无术的堂弟就有些看不起,却觉得自己做哥哥的应该好好的教育他。
“老爷哪怕是对你期望低,你也不能自暴自弃,把书放下好好吃饭,食不言寝不语知道吗咱们这种人家是不能这样的。”
桂哥只好把书放到了一边,却还在抱怨“唉呀,兰哥哥你跟个小老头似的,多瞄几眼又怎么了没事的”
他虽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