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弟弟的外祖家来了。这不算什么,过几日来客更多,那时候想读书都读不成。儿子这几日先读一些,别拉下太多了。”
李纨听了儿子的话就很欣慰,拉着儿子到了嘉荫堂。
走廊下巧儿和几个殷家的孩子一起逗鸟,鸟儿在一只笼子里蹦上蹦下,大家往里面放一些小米和水,殷叡的大女儿问“它怎么不叫啊,叫的好听吗”
巧儿说“好听,我祖父说它嗓子可清亮了。”
说着看到了李纨和兰儿进来,巧儿就欢快的给殷家的孩子介绍“这是我兰哥哥。”
刚才拜见过李纨了,这是第一次见贾兰,一群孩子纷纷跟着巧儿叫兰哥哥。
李纨帮着贾兰应付了几句,推着儿子进去,跟孩子们说“你们先玩儿,兰哥哥要进去见姐姐呢。”
小孩子们就不放在心上,巧儿和兰儿自小长大,显得亲昵了不少,就说“兰哥哥你早点出来,我们逗了半天鸟儿都不叫,你回头来看看。”
贾兰想说话,被李纨推着进去了。
贾兰母子进去后王熙凤火急火燎的进来,看到一群孩子都围着鸟笼,就跟旁边的丫鬟们说“让哥儿姐儿们洗手擦脸,饭菜马上就摆。”
说完也进屋子里了。
一群小孩子被丫鬟带走,屋子里的戏曲还在唱,不少媳妇过来把帘子掀开。源源不断的仆妇端着食盒攒盒进来,在院子里站住。外面抬着屏风的婆子们也在门口等着传唤。
嘉荫堂里的人进人出,各处都井井有条丝毫不乱,中间没听见一丝杂音,更没有一丝的喧哗吵闹。
先是屏风进去,接着食盒等递了进去,没一会一群人端着铜盆提着水壶进去,伺候里面的人洗了手净了面,男人们簇拥这贾赦殷庆进来,互相让了一番,都进了嘉荫堂。
屋子里换了戏曲,小宴开始了。
女眷这里蘑菇已经坐了上位,她丝毫没有局促,和长辈们说笑起来自然妥帖。
这时候贾宝玉赶回来了,贾瑭就领着他来女眷这里。贾宝玉没像别人一样进来就磕头,而是给蘑菇敬了一杯酒,蘑菇也大大方方的和叔叔喝了。
宝玉就对着殷家的女眷,如殷家的老奶奶和杨太太这些长辈也敬了一杯。转身过去跟姐妹们说了几句话,就和贾瑭去屏风那边吃饭去了。
老太太说“他这是从城外回来的。”
殷家的老奶奶说“哎呀,算算时辰,这是刚收到消息就回来了,这么热的天,这肯定是骑马赶回来的。这是实在孩子”
老太太也心疼,就说“这是大事儿,他就该这么回来,也是他的一份心。”
蘑菇知道老太太最惦记的还是宝叔叔,就说“我瞧着宝叔叔身子骨比以前壮多了,老太太的心他是知道的,我们也是知道的,放心好了。”
老太太笑了笑,“你叔叔是个实诚人。”
蘑菇点点头。
旁边桌子上惜春给巧儿剔鱼刺,把鱼肉放进巧儿的碗里,就跟姐姐们说“瞧这个憨丫头,吃的这么高兴,她还不知道以后刊印诗集的事儿要落到她头上了。”
几个姑娘笑起来。
探春就说“回头问问老太太和嫂子们,看要不要把二姐姐接回来住几日。”
林黛玉说“肯定会接来的,我听说二嫂子让人打扫缀锦楼了。”
邢岫烟压低声音“是把一些被褥搬到前面去了,前面有收拾好的客院,那些被褥可能是送客院的。”
几个姑娘都没说话,迎春自然能欢喜的接回来,还能带着徐礼升回来住几日,然而宝姐姐却没回来的机会了。
这事儿对荣国府的几位姑娘来说某种程度上也是好事儿。然而除了微微松口气的探春,林黛玉表现的无所谓,惜春意识不到这好处究竟好到哪种程度,也不是很在意。
唯独邢岫烟,她能马上感受到这事儿带来的好处有多大。
一时吃完了饭,撤了残羹,大家一边看戏一边喝茶,等到阳光不那么浓烈了殷家全家才告辞。
老太太也累了,送走了殷家的客人回去休息了。
王熙凤是最忙的那个,先送客,再送老太太,再安排几个小姑子回去,再让人明日请亲近的贾家亲戚,比如说林家,徐家,邢家,至于史家这时候还是要请的。
这些做完,还要敲打园子里的婆子,亲自去怡红院各处查看,再去大花厅找那些管家媳妇们训话。忙完之后天都黑了,再伺候老太太吃饭,她躺下的时候已经快半夜了。
贾琏等她到很晚,主要是有话问她“家里还有多少钱办这事儿要花不少钱啊”
“账上还有几万两呢,够这几个月宴请了。”
“我是说能凑出来一副嫁妆吗”
王熙凤艰难的爬起来“应该够,我个你算算芳丫头的嫁妆拆出来一些给太子妃。老太太还有一点私房,这时候不会吝啬,会给出来的。太太跟猫儿攒食儿一样也存了些东西,太太在太子妃的事儿上不会小气,你看看她今天那个样子,乐的快疯了,她攒了这么多不是要带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