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既宽敞又凉快,老太太以为呢”
“嗯,就摆在哪儿,一家子骨肉用不着安放屏风。摆两桌,他们爷们一桌,咱们娘们一桌,让孩子跟着咱们。”
老太太既然这么说了,王熙凤云芳和李纨就带着丫鬟先去布置。
一群人起来,簇拥着老太太往后面大花厅里去。
老太太这个时候高兴,抬头一看,月满中天,问身边的人“今日是什么日子啊”
鸳鸯说“您忘了,今日是十四呢。”
“月亮也很圆了啊正应了月圆人团圆的佳话,等会除了瑭儿和几个孩子,都喝一盅,今日高兴啊。”
众人纷纷称是。
大家转到后面,桌子上已经摆满了饭菜,老太太看了,对身边的人说“厅里面还是有些窄了,把桌子抬出来放在这庭院里,一来是地方宽敞,二来还能赏月。”
家里的婆子稳稳的抬着桌子出来,接着是丫鬟们把凳子椅子搬出来安放好,老太太招呼着坐下来。
对三个孙媳妇和珍大奶奶婆媳两个说“都坐下,今日团圆,不必伺候,一起吃吧。”
众人落座,老太太先提筷子,众人便一起夹菜。
桂哥儿开始闹,他要去和男人一桌,嘴里喊着“爹爷白”
丫鬟抱着他去了,贾瑭伸手接着他放在怀里,一边坐着的贾琮就从鸡腿里撕下肉丝,桂哥儿张着大嘴想让叔叔放到自己嘴里来。
贾琮用筷子夹着喂他,贾瑭这才明白“你这是找了个地方混吃混喝啊”
一顿饭吃完后,丫鬟上来收拾桌子,接着端了茶过来,众人簌口洗手之后开始喝茶。贾瑭将茶碗儿的盖子掀开,一点点的喂给胖儿子。
贾琏就说“少喂他一点儿,小孩子脾性弱。”
贾瑭这个当爹的不在意“又不是常喝,让他喝一点儿。”
另一边坐着的云芳听了之后转头看贾瑭,可惜的是贾瑭背对着云芳没接收到死亡信号。
胖儿子喝了之后高兴的啊啊了几声,贾瑭就将剩下的茶水一饮而尽。
老太太今日高兴,对坐在身边的珍大奶奶说“小孩子长的快,简直是迎风就长。当日萱姐刚生下来小小的一团,你看看如今,长这么大了。”
珍大奶奶就说“是呢,不经意就长大了。”
老太太没说话,笑着看了一眼秦氏,秦氏赶快低头。
往日喜欢说笑的王熙凤这个时候用手帕挡着嘴看了看秦氏,又看了看老太太,一句话都没敢说。旁边坐着的惜春很轻微的冷哼了一声,然而这边女眷坐了这么多人,大部分还是听到了。
探春赶快在桌子下面对着惜春的腿拍了一下。
秦氏本就聪明,一直不知道为什么惜春老是针对她,孩子这个话题带来的冷哼让她瞬间明悟。惜春知道了
她瞬间全身发抖,只觉得天旋地转
老太太看秦氏的反应,本来高兴的心情顿时蒙上了阴影,年纪大了阅历丰富,老太太常常跟身边的人说她见的多了,什么事儿都见过。这句话也并非是自夸。那真的是几十年经历的多了,好的坏的都看过了,所以通透了之后,甚至有些事情能够一眼看清楚。
羞涩和惶恐不是一样的啊
一桌子人都不是那种能插科打诨的人,除了王熙凤。
所以这个时候王熙凤也不敢再沉默了,而是哈哈笑了一声,说了一句“老太太,你也太心急了。小孩子再长还是小孩子。来,萱姐儿,让老祖宗抱抱,让老祖宗看看你长大了多少。”
蘑菇就说“我不去,老祖宗抱我了嫌我重,说我是大孩子了,明年不给压岁钱。”
“老太太不给,我给你补上。”
一群人笑了起来。
这边女眷桌子上的事儿没让男人们听见,老太太看看天上的月亮,对大家说了一句“时间不早了,散了吧。特别是瑭儿,如今还需要静养,该早睡早起。听说明日不用去衙门和宫里,能在家休息两三天,这真是天恩浩荡。明日再到我跟前来,咱们祖孙再叙叙离别。”
大家一起散了。
宁国府的几个人也回家了。
实在是晚了,贾珍父子走在前面,珍大奶奶走在后面。
路上珍大奶奶实在是忍不住,跟贾珍说“也不知道媳妇是怎么得罪四姑娘了,今日老太太说蓉儿他们两口子也该有个孩子了,咱们四姑娘哼了一声。上次来家里,水米不粘牙,闹的人仰马翻,一次比一次古怪。”
贾珍和贾蓉走在前面,都没有说话,秦氏走在珍大奶奶身后,一瞬间浑身在抖。
贾珍走了几步之后,才说了一句“她向来如此,你往后和媳妇别往她跟前去。”
珍大奶奶愚钝的没感觉到气氛不正常,嘴里还在抱怨“我哪里敢往她跟前去,我和儿媳妇见了她就躲。可毕竟是咱们的姑娘,眼看着一日比一日大了,当初接到那边是她年纪小,可是也不能一直住在那边啊,总要有接回来的时候。而且也是咱们家的一门娇客,将来总要从咱们家嫁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