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轻易得到了主导一路战事的机会。
本身,这种机会是轮不到他的,只不过,蒙恬不来,剩下的将领之中,也就是有他有相当的领兵才能了。
倒不是说蛮熊军团除了蒙恬之外,剩下的就没有人能够领兵了,只不过,蛮熊军团的主力在韩信那边,多数的将领也自然在韩信那边。
由此,毕再遇可以说是非常好运的得到了一个真正表现的机会。
五万关东军,不过区区十几天的时间,就已经横扫剩下的半个平阳郡,自此,青州八郡之一的平阳郡,已经完全落入了大汉的手中。
自从那八万主力兵马尽丧之后,所经之地,几乎在没什么抵抗力量,各地县令,大多都是望风而降,真正有胆子抵抗的,也就只占那么两三成。
可就算还有少数的几个人负隅顽抗,手中没有力量的话,一路上也只是一个被横扫的结局
故而,蒙恬与杨延昭二人,这才能够在短短的十天之内,彻底拿下那剩下的半个平阳,二人只要将这里的防务安排好之后,那么,大军即将正式逼迫平原郡之地。
而这个时候,东苍朝廷,才刚刚收到前线战败的消息四五天,此时此刻,东苍朝廷上上下下,正是人心动荡,一个个心惊胆战的时候。
反观皇甫古瀚本人,五天前这道坏消息刚刚传来的时候,他虽然也同样表现出了一丝惊慌,但却很快就冷静了下来,有条不紊的下达了好几条命令。
八万兵马,几乎全军覆没,这个时候,整个国都,再加上国都周围各城零零散散加起来,最多也只能凑出一万兵马。
东苍虽还有可战之军,但却都被拖在了珠山战场,一时间根本调回来支援临安。
剩下的零零散散的几万兵马,也分布在东苍所占据的那部分河阳与青南所在的地区。这些兵马,这个时候不仅鞭长莫及,而且,短时间之内,也没办法聚集起来。
面对即将杀来的蒙恬与杨延昭的大军,皇甫古瀚听从了谋士文卿与黄巢的建议,收缩兵力准备死守临安的同时,在下令前线各城闭门死守,务必拖延蒙恬与杨延昭一个月的时间。
蒙恬担心皇甫古瀚提早逃了,但是,这不过是最坏的结果。
事实上,皇甫古瀚在这世上也多多少少是一号人物,还不至于强敌一到,自己吓得连国都都不要了。
只要能够坚持足一个月的时间,未必就没有转盘的机会。
这一个月的时间,让杨素抽调出一部分兵马回防,绰绰有余了。
再则,韩信的兵马刚向青北杀来的时候,那个时候,皇甫古瀚第一时间就派人去天师道了。
到现在,都已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他们再坚持一个月的话,天师道的兵马就算是还没来,其实也差不多了。
天师道的兵马之所以来的这么慢,无他,他们救的是其他家,又不是他们自己家,没必要那么上敢着!
毕竟,这个时候的东苍,就算是再怎么虚弱,但攻打他们的又不是大汉的主力部队,只是二路兵马。
他们就算是磨蹭一段时间,东苍总不至于面对大汉的二路兵马都坚持不住吧!
让他们多拖延一段时间,也是想要让东苍多消耗一部分实力。
盟友,也只是盟友了!
但不管是东苍朝廷,又或者是天师道,哪里会料到,东苍还真的这么不禁打,短短的时间之内,青北的局势就直接恶化到了这种程度。
同时,皇甫古瀚打算趁此时间,发动各县的百姓,死守平原,就算最终守不住,也要利用平原各县消耗蒙恬与杨延昭所部兵马一半的兵力。
在皇甫古瀚全力的动员下,各县都临时组织起来大量的壮丁。
大汉重立科举,赵宋则是秉持着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口号拉拢人才。
至于皇甫古渊与皇甫古瀚,却大力加强与大大小小的那些世家的联系,大力依靠那些世家的力量。
尤其是皇甫古渊,在天师道的推动之下,直接将南宫世家这样的大世家都推了过去,势力一度重新膨胀。
皇甫古瀚虽然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但在亲近世家的基本国策之下,依旧还是得到了其统治范围之内,绝大部分世家的支持。
不过,因为天师道与南宫世家一事,皇甫古瀚这里在各方面也受到了牵连。经济上的打击来说,自然是最沉重的,同样,原本和诸世家良好的关系,也因为这件事情受到了一些影响。
像南宫世家这样的大世家,对于那些小世家的影响力,还是相当不小的。
而也就在此基础上,皇甫古瀚最终接受了谋士陈群的建议,并在小半年前东苍立朝之日,正式推出了九品中正制度。
九品中正制度,虽然无法挽回东苍在经济上的危机,但是,却重新团结了那些大大小小的世家,并且,让那些大大小小的世家和东苍朝廷更加紧密的联系了在一起。
这也就是为什么,直到了最后万不得已的情况之下,袁绍才开始考虑到了大汉。在此之前,各方势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