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城景福宫勤政殿。
李成桂站在一张以半岛为核心的巨大地图前,不住的在上边插白色的小旗子。
每一个旗子都代表一座军事要塞,且是兵精粮足的要塞。
自从推翻高丽王朝王氏的天下,李成桂就始终处于恐慌之中。
一来担心国内的世家大族反叛,二来担心大明军队的进犯。
虽说大明朱皇帝已经明确表示不干涉半岛内政,甚至还钦赐他“朝鲜”国号。但他依然如同乞丐守着唯一的粗瓷大碗一般,生怕某个皇帝来抢他的大碗。
因此,为了防备来自大明的进犯,他在边境驻扎了二十万军队,并且修筑了几十座碉堡和烽火台。
现在他不仅成功的在边境修建工事,并且借此吓退大明军队,大明甚至连辽王宫的建造都停止了
大明的这种软弱表现,让他心中大定的同时,也对辽东之地生出一些不该有的想法。
李成桂再次拈起一支白旗,扎在鸭绿江北岸的建州卫上。
这里已经是大明的地界,但当地的建州女真却很弱,只要给点粮食、布匹,就能游说他们迁徙到朝鲜。
李成桂对着地图看了看,再次拈起一支旗子,犹豫半天才插在沉阳中卫的位置上。
这里已经接近辽河,跨过辽河就跟辽王的封地广宁接壤了。
李成桂深知自己一旦出兵占领沉阳中卫,必然会惹怒大明,然后遭遇大明的强势镇压。
但大明此次停止修建王宫,以及突然撤军,给了他不小的信心。
他猜测大明可能又出现问题了
比如说,其西南的安南不安分了,或者北边的蒙古诸部又越过长城,对大明造成威胁了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huanyuana
如果真是这样,那他可不想错过这个机会,一个将朝鲜带到历史新进程的机会。
正在李成桂醉心于自己新划定的朝鲜边界之时,殿外传来太监的禀报声。
“王上,奉化伯郑道传于殿外求见”
郑道传可是李成桂造反夺位的第一功臣,李成桂听闻他来了,赶忙命人将其带进来。
不多时,郑道传走入大殿,在给李成桂行礼后,看到墙上已经插满白旗的地图,心中就猜到李成桂想的是什么了。
“看来王上又有奋发之志了”
李成桂在郑道传面前是不太掩饰心事的,毕竟两人可是实打实的一起造过反的交情。
“你来的正好,看看朕为朝鲜新划定的边界如何”
李成桂说这句话时神采飞扬,顾盼生姿,大有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
郑道传也从这句话里听出李成桂心情不错,连忙笑着恭维道。
“大王英明睿智,实乃朝鲜之福呀”
“若是我朝鲜真能以辽河为界,不仅将平添十数万顷良田,更可为后世奠定霸业之基”
“一旦中原王朝有变,我朝鲜即可趁势而起,效彷圣主忽必烈,成中原之皇帝也”
李成桂本就是元朝达鲁花赤吾鲁思不花之子,在元朝末年才归于高丽王朝,并且帮高丽王朝打过几次胜仗而已。
因此,李成桂对于元朝非常有感情,对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更是非常崇敬,视为平生之偶像。
李成桂见郑道传说出自己的心声,心里登时乐开了花,放浪的笑声更是响彻整座大殿。
“知朕者郑伯也,哈哈哈”
郑道传顺着李成桂说几句恭维话,但也只是说说而已,他本人可不认为朝鲜有跟大明抗衡的实力。
在李成桂笑的差不多之时,郑道传随即变了脸色说道。
“王上,前些日子卢嵩回国之时所说的话,您都忘了吗”
“卢嵩”
李成桂听到这话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朕岂会忘记”
“朕之所以在边境陈兵,不就是防备大明吗”
郑道传见李成桂这般说,一脸沉重的说道。
“据微臣与卢嵩私下交谈,大明现在国泰民安,北境又大胜北元,可谓声势喧天,威镇寰宇”
“加之又有皇太孙英明神武,百姓咸服,君臣不疑,可以预见的大明盛世”
“而且大明火器犀利,不论是喷火枪,还是爆炸炮都强大无比,远不是咱们朝鲜所能抗衡”
李成桂听到这些话,郁闷的将插在沉阳中卫上的白旗拔下,愤怒的扔进盒子里。
“朕知道大明强盛,你就不用天天跟孤念叨了”
郑道传见到李成桂知错就改非常满意,赶忙奉上一记彩虹屁。
“王上圣明”
“王上登基之初所定下对明朝事大的国策甚为英明”
“正所谓见机而作,周易所贵。小不事大,春秋所诛。”
“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此皆亡国之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