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元年。
于景泰二十年参加两次泰山封禅,后留在京畿的藩王们各自返回藩地,新帝登基之后,对他们也算「善良」。
兵,是不会让他们掌控太多了。
两百人的护卫。
大概是古往今来最弱的藩王团队。
钱,也没多少了。
够用。
大概也会是古往今来最强的藩王。
权,就更别想了。
不过好歹也是藩王,地位在那里摆着,而且在这些藩王们离京之前,广安帝朱见济还大办了一场宴席,亲自接见了每一次藩王。
允诺一定会带大家一起玩,共同致富,走上小康路。
比如福王,朱见济就给了天子私人所有的大明四海贸易集团的股份,百分之三,看起来不多,但其实每年的分红很可观。
当然,福王也不能白拿这个钱。
他到福建福州就藩之后,要全力帮忙白修把四海贸易集团经营好,只不过目前福王朱见津还年幼,就藩之后的主要业务,还是看书,顺便由四海贸易集团的人教导他经商事宜。
朱见津也懂事。
十岁了,知道什么是他该拥有的,什么是他不该去想的。
所以很配合。
他还能活下来,已经是天大的幸运。
而且现在大明的郡王归藩制施行已经走上轨道,就连有反骨反心的宁王一脉,也得老老实实,没办法,不老实也不行。
大明广安帝登基之后,天下归心。
而且并没有立即动土地兼并这个蛋糕,文武百官也不可能贸然在这种情况下,去和皇权对着干,所以当下大明根本没有给藩王造反的土壤。
就算有
可造反的军队,打的过幼军
想都别想
再说了,就算有能硬撼幼军的军队,可历史上藩王造反成功的只有一个永乐大帝,现在大明的藩王可不认为他们有能力成为下一个永乐。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当年永乐大帝能够靖难成功,完全就是建文帝朱允炆自己作死。
而且当年建文帝朱允炆如果在朱棣入京之前,离开南京暂避锋芒,之后召集勤王大师,未尝没有反杀的希望。
别的不说,当时的驸马梅殷,就是朱棣登基后,被锦衣卫纪纲暗示麾下推倒河里淹死的那个驸马梅殷,手上就掌控了四十万大军。
再加上云南沐家的几十万大军,朱允炆其实完全有翻盘的希望。
所以现在造反
根本不可能。
至于以后朱见济会不会因为土地兼并问题而和地主、闹翻,藩王们喜闻乐见,只要局势发展下去,朱见济和地主、权贵地图闹翻,宁王那一脉肯定是要搞事的。
现在当下造反没希望,那就老老实实跟着广安帝发财致富。
藩王们没事,但大明朝野还是敏锐的看到了广安元年的与众不同。
大明忽然就火热了。
第一件大事
广安帝下旨,在正统十四年的由于谦成立的团营,编入幼军。
改名金戈集团军。
天子直辖。
常驻北京郊区。
金戈集团军分十个卫的编制,每个卫编制一万人。
其中,东风步枪卫编制六个。
是常规战队,完全的步兵。
东风迫击炮卫编制一个。
骑军卫编制一个。
东风火炮卫编制一个,因为火炮卫编制排在十个卫的第二位,所以又
简称二炮。
还有一个未列装装备的,名为坦克卫。
这个卫虽然没有列装,平日里训练也只是基础的射击训练,但它在十个卫所里排名第一,而且广安帝还亲自赐名「霸王卫」。
大概是指西楚霸王。
从它的排序和天子赐名可知,这个坦克卫会成为金戈集团军的王牌。
这只是卫所序列。
战斗序列又有所不同。
按照广安帝朱见济亲自定下的战斗方式,金戈集团军其实分四个战斗序列,每个战斗序列一共是两万五千人。
坦克卫、骑军卫、迫击炮卫和火炮卫,都会下划到相关战斗序列。
和东风步枪兵组成一个火力网的战斗序列。
在幼军和团营改制并进入训练阶段期间,大明工部和兵部联合成立的国家军研院,以最大的生产力快速生产东风步枪、东风迫击炮、东风火炮。
更是疯狂的生产弹药。
用意不言而明,半年之内,金戈集团军就要形成战斗力,并且出兵安南。
同时,兵部已经在拟定出兵安南的战略计划。
军事方面的事情,整个大明朝野没人不支持大明的风骨就这样,既然有了这个实力,失去的东西当然要拿回来。
交趾布政使司,该重新回到大明疆域版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