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视频的最后u想聊一聊一个小问题。
现实生活里, 人们总广泛的使用“闪电战”具备的快速性、突然性去形容某件迅速又出人意料的事。
这种形容深入人心,以致于看到诸如霍去病深入漠北千里也跟着叫起了“闪电战”。
那么朱棣的“千里大突袭”能不能称之为“闪电战”呢
回答它,我们要先了解, 什么是闪电战
伴随着这句话,那原本只有地图和声音的光幕,又开始有音乐和动画了
那音乐,有点像他们之前听过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都有相似的艺术风格。
然后,出现在光幕上的动画,没有之前那“辽宁舰”那般震撼,而是一种黑白色斑驳老旧的感觉,不过, 这黑白画面里, 也是有那帅气的朱棣心心念念的坦克的。
老朱呆呆地看了坦克一会,突然, 用力一拍大腿
“这次的视频放的慢, 赶紧给咱把它们都画下来”
老朱这声叫喊之后,那皇子中的朱权,都还没反应过来, 自己的面前已经摆好了桌椅,那新磨出来的墨水, 已经在砚台里了, 而自己的手掌中, 更被塞了只毛笔。
朱权“”
他也知道事情非同小可。
于是, 任劳任怨,认认真真地开始照着那视频上画面,把坦克给描摹下来。
闪电战, 我国的戴耀先大校曾如此定义
1、主力隐蔽集中和展开于主要突击方向上;
2、不宣而战;
3、集中强大的装甲兵团,在强大的航空兵支援下,突然、迅速地突破敌人防御,分割并围歼敌人集团,向敌人纵深快速推进;
4、与此同时,空军对敌人飞机场、交通枢纽、防御工事、军队集结地域、重要政治中心进行猛烈空袭,瘫痪敌人指挥、运输及作战能力,给敌人以强大的心理震撼。
可以看到“装甲兵团”是闪电战的基础构成元素,不具备大规模装甲集群是不可以称之为闪电战的。
将军们敷衍地指责了一下“怎么可以不宣而战”
然而,他们真实在意的,还是那视频中透露出来的每个细节
“打起来了打起来了”
“苏联那地方,果然是冰天雪地,看看这漫天皆白的样子”
“原来他们的铁丝网和壕沟是这样子的”
“还垒了土堆,用袋子装着。”
“哦原来他们是这样打枪的躲在那土堆袋子之后,不错,不错,这样就不会被射到了啊”
“那枪下面的三角形,肯定是支架用于稳定枪支的”
随着将军们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激动,朱权发现自己要画的东西越来越多了,他恨不得自己此刻能长出四个脑袋八条手来。
而朱棣呢,更是一心二用。
一面看那这辈子也许仅能看一次的视频,一面在思考那后辈说的闪电战理论。
我们日常的释义,仅停留在“闪电”二字。
从语义上,似乎所有的古代兵法都早早的论述了,比如兵贵神速;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然而,闪电战并不是某个战术上的奇袭战,而是经由一个或数个战役行动来达成战略目的。
狭义上,它又专指二战纳粹德国所使用的战争策略。
“战争策略”。
“闪击波兰”不是一场孤立的迂回绕背,德国灭掉波兰的灭国思想策略才是“闪电战”。
如果一定要做个类比,我们应该把他的“论持久战”与之对比。就算我们红军各种千里奔袭,各种迂回包抄,可我们的指导思想不由红军一场仗跑的多快来定。
咱们打的一直是“持久战”,不是“闪电战”。
光幕说到这里的时候,播放的视频中,正好闪出了德国和苏联的标志。
朱棡咦了一声“那苏联的镰刀和锤子,是不是也在兔朝的旗子上看见过”
老朱则在想“持久战和闪电战都是一项战争策略的话,那咱的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岂不也算一项战争策略”
朱允炆笑道“自然算是的。按着这样来说,那四叔的战争策略,大概就是奉爹靖难了吧,毕竟,全靠皇爷爷您在天之灵保佑啊。”
朱棣“”
他突然之间门,对自己奉爹靖难的策略产生了一丝丝怀疑。
主要是,他也想要跻身入上面那些战争理论的范畴
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明白,为什么1800出生的普鲁士军事专家老毛奇会被视为闪电战思想的源头。
他是第一个认识、回答了这个问题的人。
老毛奇吸收了拿破仑的“运动是战争的灵魂”这个内核,开始重新理解“兵力集中”的新原则。
简单的说,要打仗,得先把兵运到指定地点,集结了足够数量的兵后“排兵布阵”,才能形成打击力量。
核心的两个问题。
1、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