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第一二六章 靖难野获编(3 / 3)

朱棣大骇“爹难道难道”

朱元璋沉重道“恐怕是的,原来如此,这个阶级矛盾,是指的农民与所有食利阶级的矛盾。”

“可是”郁新听到这里,实在忍不住。

若是依照老朱这样的说话,那么他们文人,也是食利阶级。而他们这些自诩为天下百姓谋福祉的文人,更是这些百姓的敌人。

这如何可能

“农民怎么可以代表先进制度呢农民识字吗不识字的人,所知所行,也只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啊,如此愚昧之辈当道,如何先进我们这些读了那么多书的正经的文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文人,如何就是腐朽的”

然而老朱却意味深长地看着郁新。

“铭本呐,现在与我们侃侃而谈的后辈,在她的自我认知里,她只是一介普通平民百姓。她既识字,又知古今,为何不认自己是读书人呢”

而在这里,引用汤武革命,无非是和吊民伐罪一般,对奉天靖难的一种理论包装。

顺理成章的,劝进表说了一堆朱允炆的坏话,认为朱棣的军队是仁义之师,堂堂之阵,正正之旗。

汤武是不忍百姓受难才发动战争,老板你又有何不可,遵之心,循汤武的脚步登基呢

这个劝进表咱们看起来,就平平无奇

但实际上,说的有点太激进了。

上升到法理靠人民改朝换代的程度,而朱棣呢,不管别人信不信,自始至终的口号都是清君侧。

这个口号确实有一定迷惑性。

它没有真的分裂燕地和朝廷,把矛盾控制在国家内部,又冲着建文的政策改革去,有些朝廷人士感觉,哎呀,自己人打自己人,何必呢就心软。

老朱这时候认真说“如果按照那上面的定义来论,普通的朝代更迭,都不能算是个革命,因为没有制度的更迭。而若说是制度的更迭,恐怕秦朝将分封制,改为郡县制,才是一种制度的更迭,是一种革命。”

比如说,有个叫王良的朝廷官员,听闻建文失败,朱棣遣使来召,他投水自尽,妻子把儿子托付给友人,也跟着自焚而死。

但是,这么一个忠烈的人,在刑部审议罪行时,想给燕人减罪。也因此,触怒了朱允炆,被罢黜,从刑部侍郎降为浙江按察使。

大家看着朱允炆。

显然,朱允炆认为。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朱棣后来登基,三辞三让时,也以“国不可一日无君,我爹剩下的嫡长子就我了”,这种宗室传统继承法为开头。

他不想改朝换代啦,他只想他爹爱他。

所以,朱棣义正言辞的以“我想当周公”说,回绝了这份劝进表,让郭资等人别再说了。

但他手下人以为他玩三辞三让呢。

11月3日,顾成、丘福等军官继续上表,拒绝。

11月5日,宁王朱权也上表这是文臣、武将、宗室,三位一体全方位无死角的上了,朱棣写信“坚却之。”

u猜测,朱棣心里也挺急,你们咋回事啊理论路线走偏了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