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第一二六章 靖难野获编(1 / 3)

建文3年11月1日。

燕军版本北平布政司右布政郭资、按察司副使墨麟、北平都司指挥使张信等, 摩拳擦掌劝进啦

大家虎躯一震。

朱樉脱口而出“什么呀,才占了多少地就劝进了是不是你这急急国王布置的”

朱棣“”

朱樉又记起来了“之前那后辈还说,黄俨开始担心起你的继承人问题了是仁宗的手笔, 我看呐, 自古以来, 哪有皇帝不急太监急之事,定是那太监窥中了你的心思,然后半遮半掩的透露了一下, 大家就有了默契。自古以来,黄袍加身, 难道还真是底下的人非要把赵匡胤捧上去定是那赵匡胤自己想的三辞三让,都是做作, 演给天下人看的”

真的三辞三让过的老朱徐徐“”

老朱指着朱樉“来, 把他的嘴给我封上。”

于是。

下一刻。

太监们娴熟地掏出了早就备好的朱樉专用各种东西。

朱樉“唔唔唔唔唔唔”

没有了这大嘴巴的朱樉, 大家认真地分析了一下朱棣此时的地盘问题。

傅友德“最多最多到河间吧”

耿炳文“大名府那种地府,肯定是占不了的。”

郭英“这样仔细想想, 虽然燕王百战百胜, 但实际占有的地盘的面积确实不大。”

李景隆语重心长“高筑墙, 广积粮,缓”

最后两字没说,因为想起来了,朱棣本就是燕王。

朱橚此时冷不丁道“也没啥好缓的了。明年六月大侄子就要自焚而死了, 那不就只剩下将近八个月的时间了吗”

大家顿时一默。

只有郁新, 奋起反抗“此时绝不能称帝性质不同”

这三个人,张信就是演义里最初给朱棣通风报信的化女装达人,最后官至隆平侯,活了81岁。

朱允炆默默垂泪。

好人不长命。

祸害遗千年。

郭资、墨麟是见800勇士夺北平最早投了的两个文官。

郁新一听“郭姿”

郁新认识这小老弟, 这不就是他的部下,户部主事吗

他恨恨道“这也太猴急了你嘴巴长着就非要说话是吧”

墨麟平平无奇,最后也只当到兵部侍郎,据说因为当监察御史时,对一个罪不致刖刑砍脚的粮长判以刖刑,一直愧疚在心,生病时还幻视这一幕,最后脚趾头溃烂致死,时人说他这是报应。

感觉像是四级足坏疽呀人体组织病变坏死后产生细菌毒素一类的东西,最后导致中毒休克而死。

很多是糖尿病引起的。

大家顿时一惊。

“这糖尿病一词,听起来甚为古怪

“根据这字面来解,难道它的意思是,尿是甜的”

“”

大家一时陷入了可疑的沉默。

可是,还有个问题

究竟谁会去尝那尿的甜咸浓淡

大家不禁“呕”

而那朱橚,却多少有点医学家的风采,不止没有像大家一起作呕,还在那研究猜测

“这糖尿病危害,确实不小,竟还引发了脚步溃烂。也不知要如何预防治疗,既然是糖的病,也许可以依靠少吃糖来控制前面还有说那三高,所谓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既然高炽侄儿的肥胖引发了三高,那么高炽侄儿也有可能中招这糖尿病啊。”

朱棣顿时重视了起来“不错,以后也不能随便叫他吃糖了”

这墨麟倒是个清廉的人,死掉了老婆都难以维持生计。

“唉”老朱这时候倒是叹了口气。

觉得这人还是不错的。

只是他也纳闷“都兵部侍郎了,咱规定的工资也没有那么低吧怎么一说起清廉,个个都家徒四壁,衣食无着呢”

这个郁新有话说了“有些大儒名士,虽说收入不少,但乐善好施,又要照顾乡里学子,这钱财便也散出去了,自家自然也就无所积蓄了。”

“话虽如此,”老朱,“这不贪污的好人,最后却连家里都过不下去,还是叫咱心里难受。”

郭资就不同了,最后当到了太子太师,追赠汤阴伯呢。

洪武30年,郭资由户部主事升都察院佥都御史,31年的时候又降回去了。后来是上司郁新欣赏他的才能,推荐他去北平就职布政司左参议。

因为政绩出色,不过数月就被升为了左布政使。

郁新惆怅了下一方面高兴自己慧眼识人;一方面又惆怅这后浪居上;一方面又安心自己洪武三十一年还稳稳当当地做着户部尚书。

哎呀心情复杂极了。

最后,只能安慰道

踏实走好脚下的路吧。

洪武朝的尚书,谁当谁知道,不容易

整个靖难期间门,是他在北平处理粮饷、供给问题,兼职安抚士兵、百姓,被比作汉之萧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