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第九十四章 p8(2 / 4)

为此我还特意去知网查了明朝铜镜相关的知识,在讲靖难前和大家科普一下下。

金代以后,铜镜艺术性降低。

这是由于翻砂法逐渐取代了范铸法,后者虽然纹样清晰精美但制造门槛高,前者的铸镜成本大大降低。

和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对货币需求量增大,于是大量使用翻砂法铸钱也有一定关系。

朱元璋“别说宋朝了,咱现在的钱也不够用,铜矿不够,铸钱的铜根本不足。否则,造什么宝钞洪武八年的时候,我让民间出废铜,没有想到,命令一下去,百姓把自己好端端的器物给毁了,上交给官员为何呢肯定是一看官来问,百姓要么害怕,要么就是官逼无论如何,最后苦的都是百姓。”

老朱说到这里,闷闷不乐。

“这一遭,咱真是印象深刻。”

蹇义在旁补充道“所以洪武二十年,现在的秦尚书,是当时的工部右侍郎,提议再收废铜的时候,陛下便拒绝了。”

老朱越想越气“还有那商贾天南海北的带钱,十分不便。咱就想到了如那宋朝的交子,元朝的中统钞一般,做了宝钞,没有想到,那后辈,竟说什么废纸真是,真是气煞咱了”

朱棣在那边想了片刻,说“别忘了后辈曾说过,劣币驱逐良币,这经济学中的学问,恐怕也是渊深海阔。后辈反对的,也许不是宝钞,而是我们运用宝钞的办法。把好事给办成了坏事。”

总之,宋以后铜镜不再是上流社会专供,而是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但也粗糙了。元代出品的反正是纹样都不讲究,比较少。清朝呢,已经逐步流行玻璃镜了。明代是在众矮子里取高个。

以至于明朝人就在咏叹“犹今镜不及古镜,今钟不及古钟矣。”

“玻璃”朱柏纳闷道,“玻璃不是透明的吗透明之物,如何也可以当镜子”

他是个道士。

家里总是有奇奇怪怪的东西,这玻璃,也是有的。

明朝极为流行仿古镜,就是仿照汉朝啊、唐朝的样式,翻模制造。

明朝人搞这个,和咱们北京潘家园5块钱西周青铜器还是不太一样的,重点是抄样式,靠老祖宗的审美苟一波,而不是造假古董骗钱。

他们喜欢仿制完了以后,在外头雕刻铭文。注明,这是某某某号人物,某年制造。

没错就是商标意识

现如今的出土铜镜里,就能看到万历年间,有个叫任小轩的铸镜名匠,出镜率超高。任小轩牌铜镜,照亮你的心灵。

有了商标,各商户就卷起来了,我得比你家做的更精美,更有口碑,从这里也能窥见,明朝后期商品经济的发达。

朱元璋“这也行吗。”

其实他想说,他现在让他们在后面刻名字,包括在造城墙的每一块石头上刻名字。

那自然都是为了责任到人。一旦发生事故,立刻把对方抓起来

但总之就这样吧

郭英听得很认真。

他觉得这段的内容,对自己那奋身一击,牺牲自己把祖宗捧进太庙的大出版商后代很有用。且他还有更多的想法。

他觉得,现在的出版书籍,太没有花样了。

若是将老朱最近给仙机画的兔子,于那商标结合结合嗯,当然得稍微改改那么从此以后,大家看到那鲜明的图案,岂不就想到了自家的出版社

郭英已经忘记了。

现在自家完全没有出版社呢。

除了商标,还有科举类、纪事类、修道类的铭文描述。重庆出土了一个万历年间的大铜镜,背后铭文很有意思。

那是个“功德镜”,专门放在官府衙门前,传说为官清廉者在镜中会照出本人模样,而为官贪者在镜中会现出妖魔模样。

旨在提醒警戒为人官者应清正廉洁、秉公执法。

嗯鉴于古人老早就意识到凸镜和凹镜成像不同的现象,照出妖魔鬼怪样子的不会是什么特制的凹凸不平哈哈镜吧

蹇义吟道“镜凹照人瘦,镜凸照人肥是首宋朝的诗。”

说起这些要记要背的,就全是蹇义资料库中的资料。

朱元璋对此嗤之以鼻“挂镜子有用吗挂皮囊都没有用。还照见妖魔鬼怪,他们的心里,只怕早已全是妖魔鬼怪,徒挂着一副皮囊而已。”

这都是老朱心底的痛啊。接着他产生了疑惑

“这些后代人,既然处处唯物,肯定是不会用什么功德镜,也不知他们是怎么查贪腐的若是有什么妙招,也可以教教咱啊。”

科学家们分析了各朝代铜镜的金属成分比,汉唐时期高锡低铅,宋镜是低锡高铅。

根据合金的性质,锡含量高地质坚硬,色泽亮白,但容易磕碰损坏,不易保存修复。铅容易导致镜体发黑、难以制造精美纹饰,但优势是具有延展性,方便保存。

宋镜还在铜里加锌,组成锌铜合金,也就是黄铜,增加了强度和耐腐蚀性。

然后用锡和汞组成的磨镜药打磨,常温条件下,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