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已然无法准确的描述此时的燕王。
也许,已到了上这首诗的时候了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朱大将军
“好”朱元璋脱口而出,“既浅白易懂、朗朗上口,又气势磅礴,豪情纵横不知是哪位诗人文华如练,写出了这句诗原句应该不是朱大将军吧。原诗说的那位将军,定也是个英雄人物,否则,何以配上这首诗”
虽然不能与那位英雄人物结识一番,但有了这首诗为纽带,“朱大将军”朱棣,便也感觉,自己与那位将军,隔着时间与历史,遥遥望了一眼。
接着,朱棣叹了一口气。
尽管这一整段,都在说他的英雄才干,但他现在在惦念的,却是注定将要在这场战斗中牺牲的张玉啊
他的左膀右臂
朱棣冲出后军包围后并没有即刻回营,他重新组织身边的骑兵,反复冲击着敌人。
如此,缠斗到日暮西斜,何福等人收兵。朱棣随手抓了一个幸运朝廷兵,审讯一番后才得知,原来燕军本部兵马早已退去了。
朱棣这才带着小弟回营。
朱棡脱口而出“这是打了半天把主帅丢下了吗”
朱樉“也不奇怪吧,之前不是已经被丢下一回,事后还迷路了吗”
朱橚“是的,迷路中还又捡到了几个同样迷路的士兵最后还是四哥靠谱,找到了正确的道路,成功回去了耶。”
朱棡这时想想,也点头“不错,是不奇怪。他小弟还靠他回去救呢。”
朱樉最后用一句话结束这次的吐槽“照这个发展下去,五征漠北,他的手下也全靠他去救吧。”
我们此前提过,本次东昌之战的作战人数依然十分庞大,双方仍是几十里的大阵仗。
朱棣在浦东自然不知道浦西的张玉在干什么。他们只能凭借彼此的默契行事
然而,向来配合无间,心意相通的张玉,这一回却没能越过千重万重的人群,读懂他似乎无所不能的燕王的困境。
隔着史书的短短一行字,我们不知晓,发出进攻指令的张玉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
是过于相信他的燕王能完成夹击任务的缘故吗
是过于担心他的燕王有危险于是去吸引火力吗
是因为压不住骄兵鼓噪的燕军吗
还是他诡诈的对手何福指挥前军也卖了破绽,让他误以为战机已到,时不可待呢
没有答案了。
只有张玉杀入德州本阵,一路连杀百数十人的耀目,和他再次过程中,不慎被火器所击,阵亡当场的黯然。
张玉58岁的生命,伴随着那如火似血的落日余晖,永远停驻于了东昌。他的魂魄也许会顺着沙场的血水,没入会通河,沿着灉水一路向西南而去,汇入黄河,最终回到他的出生之地开封吧。
朱棣的心情复杂极了。
悬挂在头顶上,名为“张玉之死”的利剑,终于落下来的。
真是一道剑锋,在他心上狠狠砍了一刀。
痛煞也
张玉字世美,出仕元廷,官至正二品枢密知院。
元亡后,他随着北元逃亡于漠北,直到洪武18年,归降于朝廷。
他前半生的辉煌已不可考,在明廷初露峥嵘是在洪武21年的捕鱼儿海战役,因功得授济南卫副千户。
洪武24年,他从征塞外,参与了傅友德主导、朱棣策应的黑松林之战。
傅友德两次佯退,欺骗元军落入包围圈。
张玉因第一次佯退反戈元军的功劳,受到了重视,并在第二次佯退后,升迁燕山左护卫,转而跟着燕王的明军后续部队。
洪武24年7月,燕王和张玉一路,在辽阔的大兴安岭树海中,循着元人的蛛丝马迹,过鸦寒山,磨镰海子洮儿河与大兴安岭之间的湖泊,接近哈尔滨那个纬度,追至黑松林,熊皮山,终于追上了兀刺罕部,并大破之
那一战,是他们配合无间的伊始。
八年后,他毅然跟着他的王,他认定的皇者踏上了造反这条不归之路。
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
当朱棣回营得知他的死讯时,恸哭不已。后来回到北平,朱棣对左右部将又道胜负兵家常事,不足计。所恨,艰难之际,失张玉良辅耳。吾迄今,寝不帖席,食不下咽。
言罢,又是潸然泪下。身边的将士也跟着痛哭不已。
朱棣最终追封张玉为荣国公,认为他是靖难首功之人,谥号“忠显”,又带他进了太庙,成了唯三跟着自己的文臣武将。
朱棣死后,朱高炽追封他为河间王,改谥“忠武”,这是最顶级的谥号。
张玉的儿子张辅承袭父亲之职位,因安南之功加封英国公,一路传至第九世张世泽,在北京城死于李自成的军队刀下,陪着崇祯一起与明朝走向灭亡。,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