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越往上人数越少,但我们不必算得那么细,就简单算16000的三倍,那就是48000,嗯”
老朱开始感觉到了一点的不安,自己的大明,似乎在先进中,小小的倒退了一步。
而儿子们还在讨论
“就算48000人,比例还是远逊于我们。”
“再说,48000人,那要多大的地方,才装得下这么多人”
“这倒不必担心。”朱橚,“未来可是装下了14亿人,想是有办法解决这种小问题的。再说,说不定未来还有别的大学,好比这大学叫北京大学,那说不定还有一个叫南京大学的”
好在光幕及时打断了朱橚。
否则,老朱觉得,自己的大明,岂止不先进,简直要落后了。
然而光幕也并没有带来什么好消息。只听它说
这种教育体系在旧时代,看起来已经挺完善了。
毕竟老朱抄了元朝的,觉得它没有中央医学院不够好,又抄了宋朝。
嘿,都抄了,就可以天下英才尽入吾毂中了吧
并没有。
实际上明朝的官办教育没落的非常迅速,民间门师徒相传,私学昌盛才是常态。
最好的医生,或者说医学家永远是在民间门。
哪怕像薛己这样医丁出生,在太医院读书十余年,成为一代巨巨的,也毅然中年辞官,选择回乡发光发热三十年。
李时珍跑过来给嘉靖健康扶贫,也纯粹是想看看皇家收藏的海外药材长什么样,给自己医书丰富素材,看完就跑路了。
御医什么的,才不稀罕呢by大多数名医。
朱元璋生气了,听着这些,就仿佛看见了过去那些对他不屑一顾的文人那般。
他不禁骂道“不识好歹”
可是骂归骂,问题还是要解决的。
原本觉得医生问题没有那么迫切,不急着立刻解决的他,此时也被牵动了心神。
接下去,应该说原因了吧
光幕这次没有吊胃口,它直接说了
hy
明廷方面的责任,一般会从四方面来吐槽。
一,地位低。
老朱一开始定了正三品,后又改定正五品。
可恰好,元把医生的地位拉到了历史最高正一品,与六部尚书同阶。元之前,金最高,正四品,崇尚医疗的宋其实也就从六品。
正五品很低吗
以户部举例,明朝的户部和工部财政上很混乱,但大体涵盖了国税局财政部审计署部分发改委的职责。
而太医院的职责范围为,给大家看病,飞刀去给藩王看病,随军看病,一部分全国防疫政策制定,医学生培养。
类似于部分卫生部职责部分教育部职责三甲医院院长副部级战地医生,大体等同于六部下面分管具体事务的六部郎中正部级职责的责任。
六部郎中正五品,老朱定个正五品马马虎虎,重视一点提到正三品那算大好特好。
然而没有对比没有伤害,谁让它继承了元呢
背锅的老朱“那是元廷的错,不是咱的错”
皇子们亦是生气“元廷,罪魁祸首”
朱棡比较理智一点,他决定投身医学之后,就自动站对了正确的阶级“父皇,我们现在医疗已经落后了,想要发展,就得提高待遇才行,千金买马骨,就是这个道理。”
老朱“回头议一议,看要不要提一品。”
朱棣的关注点在于“为何后辈说我们户部和工部财政上的混乱她透露了后朝的,有国税,财政,发改,审计。”
发改,完全听不懂,大家直接略过了。
“至于国税、财政、审计什么的,听上去”
“他们弄得好复杂啊,听起来不都是户部的事情吗”
“怎么收钱的,怎么管钱的,钱要用去哪里,核算怎么用钱的。”夏原吉忽然出声,又一次的,大家的目光集中到他身上,但他正低头琢磨
“臣认为,这所谓发改委,应该在管钱要用到哪里去的对了,这样就能形成一套有目的的清晰流程清晰,陛下,这个发改委很重要,臣觉得,它不仅是财政预算,然而臣暂时还想不明白。”
这已经够了
一口能吃成一个胖子吗
本来叫夏原吉进来,只是为了数学,谁想到,倒还有惊喜在
朱元璋现在越看夏原吉越顺眼,和颜悦色说“维喆不急,此事你放在心上,回头慢慢琢磨就好。”
一,工资低。
明朝工资不高是共识,明初实发粮食没有折奉还行,后期基础工资真的很寒碜。
皇帝们对太医头头们比较荣宠,想了个办法,帮他们在文官系统内挂了虚职,领正四品的俸禄。
那个著名医死两个皇帝却没事的刘文泰就是这种情况,兼了正四品的右通政,实际干的还是太医院的活。
但关键是,底层的医士没有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