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陛下冷静一点”
过去这么长时间,此次镇压韩王信叛乱和刘邦一起出行的另外几个人也都过来城墙上了。
陈平抓不住刘邦,给樊哙和夏侯婴、周勃三个武将使了眼色。
等到刘邦两个武将给物理上的“安抚”住了之后,陈平才道“陛下,从这后世的天声最开始的话中,有提到历史几千年。又说过这个盘点是按照历史的时间先后来排序,皇后被排列在第一位,定是我们的世代对于她而言太过久远。想来我们的一些观念也是与后世不同的。”
毕竟听这天声的言论就能很显然的感受出来,她的时代与此时女子地位大相庭径。
而且有一句话他也不敢当着刘邦的面说,从皇后私人的角度来讲,他干的那些事真的是烂的不能再烂了。
简直就是没当过人。
陈平瞄了眼从听到推马车那句后就一直眼观鼻鼻观心,假装啥也没听到啥也不知道的在现场当事人夏侯婴,继续给老板顺毛。7
他看着刘邦,冷静的说着“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更遑论世上已过数千年乎”
“何况,”陈平拿出其实并不想动用的杀手锏,毕竟这容易伤害到他自己,“这天声虽然因皇后对陛下颇有微词,但却也只提了个人方面,而未破口昏君,想来陛下在史书上的功绩是很宏伟的。”
就是私德人品估计也真的烂到家了。
他腹诽了一句。
被成功顺毛的刘邦看向墙角站立的士兵,喊道“拿座椅来”
因为太气了他一时间都没反应过来陈平暗搓搓说他缺德,操着一口大大咧咧的荤称,“老子今天在这非要听到这天声说我一句好的”
可这恐怕有点难啊。
刘敬和陈平两个谋士相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如是想道。
就在刘邦才刚坐下来,紧接着便被天声那柔缓的声音糊了一脸恶意,不过我前面说的这些倒不是想让大家觉得雉姐早期是个柔柔弱弱风中摇曳落泪的小白花,后期做那些事都是被迫黑化。
不过话说回来,这套洗脑包我上中学年纪小那会儿也吃过,并且对此深信不疑,后来长大了之后再一想才觉得,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啊。
首先第一点就是雉姐的性格问题,我现在真的很不喜欢说她受苦受难后黑化这个说法,在我看来,她是天生的政治家。太史公史记中记载她,“吕太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
基于着这句话,再去看有关雉姐相关的记载,就感觉都很有意思了。
首先就是刚才说过的雉姐被嫁给老刘这件事,记载上说她是被吕太公安排的婚姻,但是按照我自己理解的话,这其中肯定也是有她自己选择投资的因素在,因为吕公想把女儿嫁给贵人、指望女儿,就不可能全然不顾女儿自己的意愿,而以酒席开始到结束的时间差雉姐肯定有机会看到老刘。
秦汉时期也不是流行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这点可以参考咱们语文课本的那个经典名篇,属于“汉乐府”范围孔雀东南飞的内容和内核。
而且孔雀东南飞还是汉末建安时代的,那时候儒学都被推崇多少年了,都能写反抗父母之命,雉姐这会儿肯定更自由。
还有史记中酒席结束后吕公和吕母的对话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
第一句翻译过来就是“你最开始想使这个女儿与众不同,把她嫁给贵人。”想要让女儿真正的与众不同,那肯定不能是单说说而已吧就算是为了让她嫁给贵人,是不是也得培养一点特殊的素养给女儿
我知道肯定有人会吐槽,所以我先自己说了,毕业多年后我对着史书寥寥几笔逐字逐句阅读理解的模样真的很狼狈:
然后继续,我个人是觉得从这个角度才能说服我,如果是按照前期温柔贤惠小白花那个说法,那我觉得雉姐刚嫁过去可能就活不下去了,毕竟老刘他家那个条件
还是史记记载,“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吕后带着两个孩子在田间除草,这还是已经嫁人多少年后,孩子都生了,还在除草,正常一家人日子得是越来越好的吧所以一个柔弱的富家女,真的能在这种环境过下去吗所以她只能是天生刚毅天生的就强啊
“呵。”
怀抱着女儿的吕雉忽然就被这都有些震声的声音说的笑了一下。
鲁元公主有些茫然的眨眼,“母后心情很好”
吕雉只是笑着看向后方在丝帛上执笔记录的小黄门,“天幕所说的话,可都记下来了”
后者自是连忙称是。
旋即吕雉重新望回上空,唯命是从,逆来顺受,未听到后面的时候,她对自己在后世竟然落的个这么可怜人的身份实在是有些比起失望失落,倒不如说是哭笑不得。
竟然被误以为如此形象。
她从小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若非是她自己争气,缘何她父亲只想把她与贵人,而不想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