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142(一更) 双方使者(2 / 3)

荀攸给乔琰定下的谋划,便是以那些南匈奴众屯田于子午岭下,横跨于并州与凉州之间,在此期间,从身在长安的董卓这里尝试盘剥出些好处来,起码要是一个压的住马腾韩遂那前将军左将军的名头。

并州牧显然不能名正言顺地进攻凉州,乔琰也不能开这个进攻的先河,乐平侯这个县侯的位置也不能做出这件事。

按照荀攸与戏志才等人商量的结果,乔琰起码要再给刘协上一张阐明为臣之心意的奏表,才能开始谋划此事。

可她还未及行动,只是让呼厨泉领人抵达子午岭上,董卓就已经先有动作了。

乔琰搁下了手中的笔,问道“来人看来是个老朋友”

否则戏志才何必有这等表现。

他忍着笑回道“不错,是一位老朋友,给君侯送赤兔马的那位。”

要乔琰看来,李肃也着实是挺坚强的。

上次送赤兔马邀约一见,反而让牛辅与郭汜直接冲进了她早有准备的营地之中,这位使者居然还能被董卓委以重任,作为此番出行于并州的使者,也实属不易。

虽然这送赤兔马的想法不是他提出来的,可实际操作的事情总归是他干的,若是碰上个多疑一些的,难保要怀疑怀疑,是不是他在送信期间表现出了什么让人发觉漏洞的迹象。

这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说董卓是经历了逃离洛阳后无人可用,还是他终于回到了凉州军阀的做派,可以对下属不计前嫌。

总之最终,站在乔琰面前的便是这李肃了。

他看向乔琰的目光实在不免有就几分复杂。

当日送马之时,董卓麾下之人虽然因为河东世家对乔琰所表现出的翘首相迎,将其视为劲敌,却也未曾觉得,董卓戎马征战三十年,居然会栽在了这位并州牧的手里。

如若说上一次他来拜见对方的时候乃是为了行诈之计,那么这一次

从董相国将这个任务交托给他的时候,所表现出的样子便是真要尝试拉拢于她了。

谁让八关迎接了三路交战后,孟津关与小平津关的牛辅、徐荣一死一降,旋门关的胡轸连带着猛将华雄一并身亡,太谷关的守将董越死于孙坚之手,被征调回洛阳的郭汜也因为被孙坚入城的骑兵冲断队伍,正对上了这位虎将,未能保住性命。

董旻这位董卓胞弟彼时把守于洛阳南郭,没能留下性命,张济的从子张绣落到了乔琰的手里。

这导致了董卓的手下只剩下了四员大将

段煨、张济、樊稠、李傕。

在董卓败退后,张济护持其逃亡,李傕从伊阙关撤离,樊稠从轘辕关撤离,勉强还算是拼出了一支能够威慑关中平原的队伍,可在董卓重新募集到足够的兵将之前,他的处境依然很危险。

哪怕卢植、黄琬、王允等人不远千里从洛阳赶赴长安,为了维护先帝遗诏留下的王命正统,确实是让董卓稍稍安心了几分。

又哪怕马腾、韩遂接下了他的敕封诏令,也让他确定自己确实还有外援可以依托。

都改变不了董卓此时四处树敌的本质。

他只能先尽可能地做出一些改善局面的举动。

正如乔琰与荀攸说的那样,段煨依照于董卓的命令屯田于华阴,同时扼守洛川河口,张济屯兵高陵,樊稠与李傕一人戍守长安,一人驻扎于郿县,以防西凉叛军一面应允于他给出的封赏和同盟约定,一面又想着

董卓能做出这等劫持天子发号施令的举动,他们二人为何不可。

要知道韩遂的这个“遂”字还是因为他被凉州官府通缉,悬首以购,这才修改出的名字。

他原本的名字应当叫做韩约。

若是能通过奉迎天子来达成他们洗脱污名的目的,以韩遂马腾二人的胆量,是绝对做得出来的。

此时的董卓倒是还没在眼下这等危机重重的时候,做出要在郿坞修建自己的安乐窝颐养天年的决定,而是令李傕在郿县修筑营防,以备应战之需。

这几面的防守都准备妥当后,董卓也理所当然地收到了另外那一面朝廷的消息。

四世三公的袁氏一族,作为领袖的上一辈尽数过世与罹难、大公子袁基身体欠佳不得不退下来后,袁绍却因扶持天子之功领青州牧一职,不过人不在青州,而是就近居于邺城,看护于天子左右。随后袁术领车骑将军位,督战于扬州平乱。

要说袁绍和袁术,也不是不觊觎那外戚能担任的大将军一位,可这些都得等到袁氏女嫁给刘辩作为皇后,才可称得上是名正言顺。又有杨彪、伏完等大臣随同一道迁于邺城,他们若是不想失去这些大臣的支持,也就不能贸然给自己顶上三公的名头。

但这对董卓来说已是十足的挑衅了

能将昔日的汝南袁氏压在下头,甚至几乎将其灭族,正是董卓此人入主洛阳把持朝政之后,最觉自鸣得意之事。

偏偏这些人将刘辩救走,做出了分去天下半数权柄的行为,又凭借着这份功劳平步青云,如同在他的脸上狠狠甩了个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