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反水,拥立董侯上位。而在此之前,先将卢植的兵权给夺走。”
李儒意有所指地说道“在这方面,这些暂时占据上风的世家,会比我们更加熟练。”
何为借力打力,正是如此了。
董卓朝着他投去了赞许的一眼,当即做出了决定。
他先是给袁氏送去了一封信,信中对斩杀颜良,击败袁绍部从之事报以了几分“歉疚”。
当然,他们这些西凉人,还是刚打赢仗的西凉人,便是稍微在言辞之间流露出几分不逊,也实属寻常。
而后,按照李儒给他的建议,他在信中写道,要让他站在袁氏这一方其实也无妨,总归大家都算是老朋友了。
只不过他有个条件。
西凉这地方实在是太过苦寒了,早先先帝的邀请被他拒绝,他有些后悔了,这会儿他还是比较想在京城里做个将军。
那刘辩上位登基,何苗自然就是大将军,底下的那个骠骑将军他想做一做。
此外,他这凉州扈从要比之何苗麾下的废物有本事多了,若要直接击溃卢植,还得让他先来统兵。
袁氏此时同时手握太傅、太仆、司隶校尉、虎贲中郎将四个位置,又有诸多门生在朝堂中担任要职,哪里会想到董卓居然在此时抱着虚与委蛇的态度在做事,当即同意了他的条件。
然而等到董卓掌握了何进与何苗部曲,又在袁氏协助下击退卢植,迫使其逃离洛阳后
“董卓于堂前痛斥,列位公卿不能救国之动荡,匡正社稷,令天子流亡在外,更是令他不得不卧薪尝胆,先与谋逆之臣推心置腹,今日方可拨乱反正”乔琰一回到雁门就收到了这条消息。
且不说这卧薪尝胆一词到底用的对不对吧,这好一派大汉忠良痛斥群臣的做派可真是让人难以评述。
但想想董卓在原本的历史上,八月护驾九月废立,十一月才自拜相国,怎么都有着两三个月的缓冲时间,如今距离他进驻洛阳不过区区十日,先给自己塑造个尚且过得去的形象着实可以理解。
而在这番训斥后,董卓当即请出了那张传位刘协于天子的诏书。
这立时改换门庭之举,可算是把袁隗等人给反扎了一刀。
可他们纵然在此时想提出什么反对意见已经来不及了。
董卓手中的圣旨乃是正统,起码能用来说服那些如今归入他麾下的北军五校。
而那些原本属何进的军马,在董卓便于掌权的收拢过程中,可称为大将军死忠的都被他给砍杀殆尽了,唯独剩下的便是为求一个富贵的。
那他们跟着如今圣旨在握的董卓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在足够强大的兵权面前,就像先前重病在身的刘宏,无法以一道圣旨便褫夺何进所拥有的一切,此时的袁隗除了痛骂董卓反复之外,根本没有任何能有效制裁他的手段。
甚至还被董卓给骂成了叛逆。
也正是在董卓堂而皇之提出立刘协为帝的同一日,车骑将军何苗死于乱刀之下。
先前在中立态度的桓典与杨彪还好说,袁绍与袁术这两兄弟只能率众跑路,以免步了何苗的后尘。
董卓的这一出先借势后反水无疑玩得非常漂亮。
而他随后快速扶持刘协上位,自请为太尉,又将豫州牧黄琬调回洛阳为司徒,以卫尉杨彪为司空,追理陈藩、窦武旧案,恢复爵位,擢用子孙,启用党人的行为,更可称得上是在袁氏意图以身份和名望压制的情况下,打出的一记格外漂亮的组合拳。3
在这样的局面下,袁隗等人彻底无法再用什么提携之恩来压制住董卓了。
虽然进入京城之前的局面与原本不同,但在李儒给董卓的一番谋划之下,他依然达到了原本的战果。
或许唯独的不同只是
在洛阳以北,越黄河跨太行的并州境内,还有一位孤悬在外的托孤之臣,忠良之后。
在乔琰自雁门回返到晋阳后,她便迎来了自并州之外前来的几波访客。
第一位便是荥阳名士郑泰。
在何进接受了袁绍的建议征调董卓入京之时,他便选择了弃官北上,进入了并州。
这一路行来在并州所见的景象,让他当即意识到,只怕洛阳之中的那些人还是看轻了这位乔侯
这也让他毫不犹豫地在收到了何进身死而董卓进太尉的消息后,选择直向州府报道,意图求见并州牧。
另外几人则是恰好凑到一处一起来的。
发明乾象历法的天文与数学家刘洪,在马钧与毕岚的陪同下一并前来,简直像是个空降的理科大礼包。
乔琰一面为这几人的到来而觉欣喜,一面又觉马伦为了庇护那些助手而留在洛阳,实在是一件太危险的事情
尤其是,此时袁氏还面对着失势的情况
她的太史令官职乃是刘宏册封,即便董卓承认刘宏传位诏书的正统性,也未必就意味着,他也同时承认那太史令的官职。
太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