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小了说一些,凉州刺史耿鄙,虽然不像是郄俭一样,做出这等有害于民生的事情,却也到底只能算是平庸之才。
那么乔琰的这种举动若是被朝廷直接肯定,难保不会成为各州效仿之事。
可这些个大有可能打着相似旗号做事的人,却未必有乔琰这等魄力和手段。
到时候除了给天下生乱之外,又哪里会有一点好处
所以刘宏不能放任。
但要对这把舍身烧灼的炽火做出什么惩处,刘宏又多少觉得有些可惜。
有此等才华,又有此等为天子之利刃的决心,他如何会舍得将她槛车入京问罪。
他示意张让将他丢出去的书帛捡回来,又将其反复看了数次,在心中有了几分盘算。
三日后正逢的朝会之上,端坐上首的刘宏听完了底下众人的诸般汇报,尤其是三辅一带赈灾情况后,忽然说道“朕有意复杨伯献为三公。”
杨伯献
杨伯献也就是杨赐。
此前一年间,原本在三公位置上的几个纷纷被置换下岗,即便是杨赐也不例外。
不过杨赐早对此有所准备他到底是年纪大了,再从事太尉这等总揽军事的位置耗费的心力太过,确实有些不合适。
加之他的儿子杨彪已经累积了足够的政治资本,再过上数年便能让杨氏再出一个三公,他也着实没什么好担心的。
这位“退休”了的老人家还颇有些闲情逸致地给杨修写了几封信,对他在乐平跟着一道经营地方所得到的经验做出了一番指点,也让他别觉得自家祖父下台就是什么要命的事情,除非他是靠着“我乃太尉之孙”留在乐平的。
他原本确实是觉得给乔琰县侯的封赏稍高了些,但在书信往来之中,意识到自家孙儿成长显著,大约是要比留在洛阳这地方更有前景后,他又觉得这县侯之位分属应当了。
他甚至前几日还盘算起了要不要趁着自己还能喘气,干脆去乐平小住上两月,也正好跟蔡邕去做个伴。
但显然,随着刘宏的这句话,他这个养老计划只能告终。
不过现在问题来了,杨赐原本是太尉,他这个官复三公到底是要复到哪个位置上。
司徒崔烈闻听此话脸色顿时煞白。
前几日关于是否要放弃凉州的争辩,在傅燮对他那个要么是不智要么是不忠的指责之后,刘宏直接认可了傅燮的说法,决心死守凉州。
这让他虽然还保有如今的司徒位置,却也无疑是失了圣心,更为同僚之中同样支持傅燮想法,严守大汉气节的一批人所鄙夷。
现在听到刘宏有意复杨赐为三公,第一反应自然是他要被撤职了。
然而他紧跟着就听到刘宏说道“张伯慎领车骑将军位出外平叛,司空之位空悬,令杨伯献先为司空。”
张温去接替皇甫嵩平定凉州之乱去了,正好空出了司空的位置,留给杨赐接上。
崔烈松了一口气。
可他又立刻意识到,刘宏这话里分明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什么叫做“先为司空”,那岂不就是过阵子还要调整
他的位置依然很不安全。
刘宏可不管崔烈这会儿是怎么想的,他语气平静地继续说道“杨公先时在太尉任上虽有小错,却无大过,其选贤举能、恪尽职守,可称三公表率,青州刺史黄子琰,栋梁之材也,杨公见其能,识其才,举荐中央,故而有如今的青州平定,朕以其功复为司空,不知诸位有何异议”
如今在朝堂上的还有不少弘农杨氏门生,对于刘宏的这个举动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
也正如刘宏所说,杨赐所举荐的黄琬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执政水准,那么本就做过三公,又有举荐之功的杨赐先被重新提拔到司空的位置,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但众人都未料到,刘宏让杨赐去做那司空,根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旋即又道“杨赐举青州刺史有功,那么朕倒是想问问,袁次阳举荐张懿,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袁基既为太仆,便也在这下方官员之中,他骤然听闻刘宏的这句指责,当先就是一愣。
在袁隗如今暂被免职的情况下,他自然是该当站出来回答的。
袁氏举荐张懿的想法,也正如乔琰所猜测的那样,是出于袁绍提出的“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的说法,为袁氏谋求一条后路,等同于是世家风险的分摊。
但因袁氏一体,此事无可推诿,这种留有退路的说法也不能在刘宏面前明说,袁基在出列后躬身持笏回的只是
“张子泰察举孝廉,品行中正,初为地方令使,郡国之相,政绩清明,可为地方之长,故而袁公荐其为并州刺史,敢问陛下,并州可是有要事发生”
刘宏难辨喜怒地回道“蝗灾可能算是大事”
袁基迟疑发问“不知情势几何”
蝗灾这自然算是大事,看看洛阳如今是个什么情况也就知道了。
只是这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