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1084年。这是人才辈出的年代,是值得被记录的一年。
这一年,司马光将他写了十多年的资治通鉴呈给神宗。
苏轼遇到心情郁闷的王安石,两人一笑泯恩仇。
与此同时,在山东济南,一个女童出生在李格非家里。
究竟什么样的生长环境能孕育出千古第一才女呢又是什么样的父母才能培育得出这样的女子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为官清廉,为人正直,文采斐然,名满天下,深受文豪苏轼器重。
苏轼晚年的时候,希望有人能继承自己的才华,所以收了几个徒弟,也就是“苏门四学士”。李格非就是其中之一。
李格非出身贫寒,年轻的时候官职很小,日子过得苦叽叽。郡守可怜他贫困,于是让他兼任其他工作,领取双倍薪水。
这种好事谁不愿意可李格非偏偏拒绝了,觉得这样不合规矩。
后来,李格非在外地当官的时候,听说当地有道士骗钱,有一天恰巧遇到了这个道士,是派人痛打了那个道士,把道士赶了出去。
李清照的父亲文采好,嫉恶如仇,性格耿直,两袖清风。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耳濡目染之下,李清照深受影响。
而李清照的亲生母亲王氏,是宰相王珪的女儿。换句话来说,李清照是宰相的外孙女。后来母亲去世,父亲又娶了一位姓王的继母。继母是状元王拱辰的女儿。
总而言之,一家子学霸
众所周知,投胎是门技术活,李清照在这一点上,已经超过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了。
什么叫开挂的人生啊。狗头
更重要的是啊,父母并不古板,不仅给优秀的教育环境,还给了大大的自由。
别人家的小姐只能看看女诫烈女传,但是李清照可以随意看书,还可以跟人到处去玩。
一位钟灵毓秀的女子出生在高知家庭,处在这“太平安乐”的年代,受到优秀文风的滋养,迸发出让人惊叹的才华,一点儿也不让人意外。
这一天,李清照和好姐妹去饮酒嬉戏,还一起打马,最后一起去划船,因为酒喝多了,都不知道回去的路在哪了。
天幕上出现新的画面,李清照的演员美姿容,气质佳,最显眼的是那一身清透的灵气,让人见了便情不自禁喜欢。
几位少女坐在小舟上,都喝过酒,醉醺醺的,愣是在水上迷路了,不知道怎么上岸。
少女们都急坏了“这可怎么办啊”
“不如我们调头回去吧”
李清照笑着说道“你们还记得回去的路吗”
醉醺醺的少女们哑口无言,一个指着南方,一个指着北方,答案乱七八糟。
李清照脸上笑意绽开,如同春水涟漪,让人忍不住与她同乐。
“你们不要急嘛,我们迷路这么久,总归有人来找我们,等等就好啦。”
可其他的少女们还是忧心忡忡,一副愁容。
李清照指着远处的藕花说道“都说了别急,我觉得那个方向,应该是回家的方向。”
小船于是往藕花方向驶去。
在少女们此起彼伏的惊呼中,众人进入藕花深处,周围全是藕花,愣是看不到路。
这下又又又迷路了
李清照有些尴尬“你们别急,方向应该是对的,我们划船划快点,肯定能到家。”
于是小船争渡争渡,惊起藕花深处的鸥鹭。
这条小船终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
还是丫鬟们派人来寻,这才找到迷路的众人。
李清照回到家之后,灵感迸发,兴致勃勃地掏出纸笔。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紧接着,画面一转,熟悉的少女李清照赖床不起。
昨夜刚刚下过雨,空气中还有些湿润,李清照昨晚聚会喝多了酒,一点也不想起床。
丫鬟跑进来卷帘,轻声细语喊道“小姐,该起床了。”
李清照懒懒地躺在床上“花园里的海棠怎么样了”
丫鬟“不就是那个样子吗”
李清照闻言有些着急“不可能啊,昨夜下了那么大雨,海棠哪里受得住,肯定大为受伤。”
李清照起床一看,果然,花园里的海棠被雨打得零零碎碎,稀稀落落。
她心中惆怅又郁闷,费那么大力气娇娇养着的海棠,一场雨,一次疏忽,就全毁了。
难受之余,她拿起纸笔,思忖片刻,缓缓写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天幕下,露天宴会上,风光正好。
汉武帝刘彻突然意有所指地问“大家对天幕什么看法”
司马相如老老实实答曰“李清照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