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些年掌管着田家的生意,最知道人脉关系的厉害,心底发愁的不行。
顾老爹笑道“与其操心这个,你们还不赶紧下厨做几个好吃的,宝儿出来就能吃上。”
蒋氏一听,起身就往厨房走。
“娘,二姐,我不饿,你们别忙了。”顾佳年忙道。
顾喜年却说“就是动动手的事儿,娘,你陪宝儿说话,我一个人就行。”
“喜年,那我给你打下手。”田鸿宝乐呵呵的说。
夫妻俩一前一后往厨房去了,顾佳年站在门口瞧了眼,发现田鸿宝做饭居然还有模有样的,显然在家的时候没少动手。
蒋氏站在他身边,顺着他的视线瞧了眼,低声道“这女婿没选错,鸿宝除了不爱做生意,对你姐姐是没得挑。”
这年头,乡下男人还不爱进厨房,更别提有钱有势的大少爷了。
可田鸿宝不,他爱吃,还挺喜欢自己动手,对妻子抛头露面做生意也没意见,甚至主动在家带孩子。
蒋氏看在眼中,觉得当初幸亏听了丈夫的话,不然错过这村,就逮不住这么好的女婿了。
顾佳年也安心下来“姐姐过得很好。”
“延年喜年都过得不错,你大嫂又怀上了,来年你又得多一个小侄儿或者小侄女。”蒋氏笑道。
顾佳年一听,也很为亲哥高兴“希望是个小侄女,不然大哥可得发愁了。”
“他发什么愁,比你姐夫差远了,整日就带着那俩混小子到处跑,也亏得晴晴喜欢。”蒋氏吐槽起自己儿子来是没个顾忌。
说完大儿子,蒋氏话锋一转,看着小儿子问“别光顾着你大哥二姐,他们都成家立业的人了,哪儿要你这个当弟弟的操心。”
“倒是你,如今回京了,是不是也得考虑一下终身大事了”
顾佳年下意识的摸了摸鼻子,不想继续这个话题。
“娘,您刚来,我跟你说说京城好玩的地方吧,到时候咱们可以去逛逛。”
蒋氏叹了口气,看来小儿子还没开窍,明明读书聪明绝顶,怎么在婚姻大事上反倒是迟钝。
顾佳年并不知道的是,除了爹娘之外,还有人在关心他的婚姻大事。
皇宫内,皇帝翻阅着奏折。
“顾佳年是不是回来了”他忽然抬头问了一声。
站在他身边的大内总管李德元是个百事通,很快回答“启禀陛下,今日刚进城。”
“递折子上来了吗”
“尚未。”
一般来说,回京诉职的官员需在三日之内上奏折,但大部分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第一时间就会递上折子。
皇帝笑了一声“多大的功劳,他倒是不着急。”
李德元见他带着笑,试探着说道“一年前张大人押送叛贼进京,顾大人都不担心,定是知道陛下赏罚分明,不会亏待了有功之人。”
“你啊,说话就是动听。”
皇帝似乎心情不错“顾佳年岁数不大,确实有几分本事在,不愧是廖荣光教出来的学生。”
虽然这两位并没有师徒之名,但在皇帝眼中,两人关系匪浅。
“廖大人家中子嗣不成器,原以为后继无人,没想到顾大人倒是有他当年风范。”李德元也说。
皇帝似乎想起当年青城府的清缴,正是那一次将前朝的暗藏势力一网打尽。
而这一次奇石县又将剩余的势力连根拔起,从今往后,他再也不必担心复辟一事。
心思一转,皇帝忽然开口问“顾佳年是不是快十五了”
“论虚岁的话,已经满十五。”
“那也不小了。他貌似并未婚配”
李德元忙道“应该尚未,顾大人出身贫寒,想必在临川县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皇帝点了点头,不知道想到了什么。
第二日,顾佳年便早早的递上了折子。
皇帝很快召见了顾佳年。
这一幕落入满朝文武眼中,便知道这位状元郎离开一年,归来后依旧是皇帝的心尖尖,瞧瞧,前脚进京,后脚就能进宫。
“顾爱卿请起。”
即使如此,顾佳年依旧是老老实实的行了礼,半点不懈怠规矩。
在他脑中,狐狸老师难得冒头在这种皇帝面前,你要把他的客气话当真就输了。
瞧着吧,要是行礼不到位,他能记你一辈子。
皇帝正细细打量着顾佳年,一年不见,他似乎又长高了一些。
大约是奇石县累人,瞧着也黑了一些,倒是比一年前少了几分孩子气,多了威严。
乍一看已然是朝廷命官,只有还未完全褪去的脸颊,还带着微不可见的稚嫩。
“一年不见,顾爱卿长大了许多,看着也结实不少。”皇帝笑着感慨道。
“微臣在外怕生病,跟着御林军学了几招强身健体的本事。”
皇帝一听,哈哈笑道“朕听张钊说了,没想到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