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考中秀才了”
出发的时候,赵村长还跟夫人讨论过这事儿,考童生容易,考秀才难,顾佳年才八岁,读书也没几年,指不定兴匆匆去,灰溜溜回来。
哪知道这孩子这么争气,一次就考中了,还是小三元。
这可给梅溪村大大的长脸了。
顾佳年笑着取出文书“侥幸考中了,这是秀才文书。”
赵村长不敢上手,只让他放在桌上看了看。
他儿子赵斌想凑近点看,还被他一巴掌拍开“别弄坏了。”
“赵伯伯,文书没那么容易坏的,大家想看都可以看。”
话音一落,爱看热闹的村民都凑过来,但无一例外都不敢上手碰,生怕被弄坏了。
一辈子种地的人,对读书人有一种天然的畏惧。
“这就考中了”赵村长忍不住感慨,“隔壁村那老童生考了十几年,现在还是个童生,佳年是咱们村同一个秀才。”
有村民扯着嗓门问“村长,往后佳年是秀才公了,是不是就不用交税了”
赵村长笑骂了一句“那当然,你们羡慕啊,羡慕让自家孩子读书去。”
顾佳年解释道“不是不用交税,只是能免除十亩地的公粮,家中无需服役,但除了自己,其余人还是要交人头税的。”
对比起前朝,其实本朝秀才的福利一般般。
但即使如此,也让村民羡慕不已。
“不用上交公粮,那一年多出来的粮食也不少。”
粮食那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十亩地一年的公粮可不少,一朝考中就能得到天大的实惠,看得村名们蠢蠢欲动,家里有闲钱的,都想着要不要送孩子读书。
“村长,你家闺女可算是找对人家了。”也有人开始拍马屁。
赵村长笑了笑,心底也很是得意。
他看了眼未来女婿,难得顺眼了不少“是啊,往后咱们梅溪村也出了个能带方巾,穿长靴的人。”
热闹了好一阵子,还是赵村长看出顾佳年面带倦色,走的时候把其他村民都带走了。
回家路上,赵村长忍不住感慨了一声“从今往后,顾家门第就不一样喽。”
赵斌奇怪道“就算出了个秀才,那不还是村里人吗”
“你懂什么,秀才是朝廷功名,见了官老爷你跪着,他站着,上了公堂也不用受刑,这里头有天大的好处。”
“那为什么总有人说酸秀才,穷秀才”
赵村长解释道“那是不善经营的,可宝儿今年才几岁,他才八岁。”
“他有的是时间慢慢考,熬个十年八年的,难道还考不中一个举人”
“真要是考中了举人,那可就能当官了。”
赵斌忍不住咋舌“顾家这是要飞出一只凤凰来了。”
赵村长笑道“咱家也不错,等晴晴嫁过去咱们两家就是姻亲,总要相互扶持的。”
“爹,你不是不喜欢顾延年吗,老觉得他会欺负妹妹。”
“谁让他有个出息的弟弟。”
“那你不怕他欺负晴晴了”赵斌故意追着问。
“你们怎么不好好读书,也考个功名回来,将来也好给你妹妹撑腰”赵村长恼羞成怒。
赵斌连忙低头不说话了,他都娶妻生子了,哪儿还能读书,倒是儿子还能指望指望。
顾佳年还以为到了家就能歇一歇,哪知道反倒是比在青城府更忙。
第二天一早,顾佳年便起身进了城。
考中了秀才,第一件事自然是拜谢恩施。
周夫子满怀欣慰,殷殷叮嘱了一番,才问起他以后的打算来。
听他决定入县学,松了口气的同时又有些遗憾。
“县学与府学比起来,自然是府学更好,不过孙大人重视教化,临川县县学也还算不错。”
顾佳年笑着解释“若是去了府学,学生总惦记着家里不能专心,再者府学人情复杂,倒不如县学省心。”
一听这话,周夫子略作沉吟。
“也是。”
他不知想到什么,笑了笑说“既然你打定了主意,老夫也不再多说,不过还要趁热打铁,考下廪生来,对你也有好处。”
“学生自然是要去试一试的。”
周夫子自己就是廪生,自有许多经验传授。
顾佳年认真听着,一一记下。
许多人以为考中了秀才就是廪生,廪生就能给人作保,却一日廪生,终生都是廪生,其实不然。
他也是入学之后才知道,并非是考中了秀才便是廪生。
在院试之后,秀才们还需要再经过岁考,其中名列前茅的才能拿到廪生名额。
而且年年都需岁考,一年考不中,那廪生名额就会被剥夺。
廪生名额很了不得,整个县学只二十人,州学三十人,府学也只有四十人,考中之后,每个月都能领取廪米。
一个月六斗米,省着一些,光靠着廪米就能养活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