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意料之中的回答以后, 女皇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她曼声开口
“昔日汉高帝礼贤下士,解衣而衣之,推食而食之,故能得天下贤士之死力。朕虽不肖, 私下也仰慕先人的举止。诸位相公若要留宿政事堂, 一应起居饮食的待遇, 便按宫中的来预备吧。”
这是对手下宫人的吩咐。掌事的宦官俯首领命,站立阶下的宰相们也随之行礼谢恩,但心中却难免嘀咕。
显然,这是皇帝施恩笼络人心的手段。女皇起居奢华, 宫中膳食无不精细绝伦, 迥非平常可比。可相较于这难得一见的上方玉食, 他们还是更愿意能在家里吃个夜宵。
可皇帝的要求能够拒绝么
宰相们谢恩之后, 站立在众人身后的凤阁舍人苏味道却突然出列,下拜俯首
“陛下,臣才学浅薄, 实在难荷重任。陛下的旨意关系甚重,臣若忝居台阁, 只怕会壅塞贤才上进之路, 更会误了陛下大治的决心。”
苏味道苏舍人向以模棱两可滑不溜丢闻名,生平最擅长的便是一招不粘锅绝技。而今眼见皇帝锐意革新,即将大刀阔斧整理朝政,登时便起了退缩之心所谓一叶落而知秋风起, 眼见革新中要掀起莫大的政潮, 那此时不溜,更待何时
你们武家这碗饭,咱们老苏家实在吃不下去啦。还是先躲到地方当个小官, 权且避一避吧
皇帝稍稍抬眉,居高临下扫了宰相们一眼,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
“苏舍人的话也有理。罢了,朕要料理天下的事务,应对总须得人。朕看政事堂中的人手也着实不够,便暂且把狄仁杰韦安石调来吧,也算帮一把手。”
听到这话,匍匐在地的苏舍人登时浑身一抖狄仁杰也便罢了,韦安石可是出了名的刚正耿介,对他这见风使舵的墙头草风范早有微词,真要此人在中枢用事,只怕自己得到海南琼州做刺史了
见机极快的苏味道赶紧闭上了嘴,总算免去了苏氏与海南的这份不解之源。
皇帝不动声色抛出威慑,随后瞥过苏舍人,再无留意。
这就想逃想瞎了你的心了
皇帝是当面向宰辅重臣们宣布了这重大的改革,随后便命宰相入值政事堂中办公,料理吩咐下来的诸多庶务。而此事密不透风,外朝犹自茫然不知。等到三四日后文昌台尚书省的堂官们检点公务,才骤然意识到不对
怎么多日以来,凤阁鸾台的列位宰相从未露面还有,这公文数量怎么比往日翻了两三倍有余
如果说这种种的异象还只是隐伏的征兆,那么到天授二年的七月,朝廷便终究等来了那筹谋已久的惊雷至七月五日,忙碌了足足一旬的政事堂终于发出了一份极为关键的制诰。该制诰以白麻为纸,北门学士草拟,诸宰相画敕,皇帝御笔用玺;君臣上下态度如此一致,俨然已是朝廷最为郑重庄严的诏书,迥非寻常旨意可比。
但相比这罕见的重大诏令而言,更为令神都内外的豪强权贵惊悚的,却是诏书中的内容在这篇北门学士草拟的四六骈文之中,除了开头陈词滥调的赞颂皇帝圣德与天命之外,剩余将近四分之三的篇幅,竟尔都在怒斥豪强庸官贪赃祸民、勾连乱政的种种举止,并提出了极为森严的警告
“小人未退,贪吏未惩,流亡未安,怀冤未理,予何得安若不悛改,则元恶大憝,即就诛夷,若致极刑,非予所望,尔等勉之”
“若致极刑,非予所望”直到此时,权贵们才终于意识到,当年皇帝以天后的身份辅佐高宗天皇大帝理政,正是借贪墨虐民的大案重惩关陇豪强,由此而一举立威,整肃纲纪,才有这数十年来的权柄风光
换言之,这位皇帝起家的本事,就是以酷吏扫荡群邪,摧折高高在上的世家
好吧,而今反复品读诏书咄咄逼人的措辞,京城上下的官吏再次回忆起了高宗年间,被御史与北门学士左右夹击的耻辱,以及战栗于律条之间的恐怖。
这样的回忆何等刻骨铭心,诏书下达后不过五六日,城中便是一片静寂悚然。豪门贵官们惶恐忧虑,数日以来连宴饮郊游都没了兴致,忙着在家中议论对策,清点多年以来的烂账。
不过,在这一片风声鹤唳之中,却依旧有高门特立独行,恬恬然不以时局为异譬如数年以来骤然荣贵的武家。
虽然家中居长的魏王武承嗣依旧滞留在宫中“养病”,但武家众人似乎并不以为意,依旧每日聚会游玩,招来歌妓日夜取乐;如武懿宗、武三思等皇帝的近亲,更是飞扬跳脱,横行无忌,乃令家人强邀大臣贵戚上门赴宴;若有推脱不出者,竟于大臣府邸前嚎叫撒泼,闹得不可开交。武懿宗更于宴中大肆宣扬,称“皇帝本是我家做”,“陛下方仰仗我等,何方狱吏敢妄自弹劾耶耶必灭他三族”
武皇耳目遍布京城,武家饮宴的消息不过半日便送到了上阳宫中。彼时皇帝沐浴更衣,正盘膝默念金刚经,待情报送到之后,她展开纸条只是扫了一眼,随手便投入一旁的檀香金炉中,面无表情拎起念珠,继续诵念。
上官才人随侍在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