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知青齐聚(3 / 4)

再要个放冬衣和棉被的衣柜,夏天的衣服,还有零食杂物可以放炕柜。

还有一张吃饭用的矮桌,配了两张小木凳。

沈若娇自己带了两个搪瓷脸盆过来,但只够用来洗头,还有洗脸洗手用的。

还得再买两个洗菜,一个洗脚的木盆。

菜篮子也要两个。

挑水的木桶也得要两个。

沈若娇还想买个储水的大瓦缸,还有煮饭用的瓦罐什么的,不过王老三家不卖这个,村北的刘顺子家有,得等下午他们下工再去买。

放日用脸盆和毛巾的三层木架子得要一个。

厨房用的橱柜,放洗菜盆和菜篮子和锅具的置物架,砧板各要一个。

背篓一大一小各一个。

也亏得沈若娇租的是正房,足有二十五六平方米大,才能放得下这么多的东西。

沈若娇定制了三道比较轻便的芦苇帘,用来挂在铁丝线上,分开厨房用餐区和里屋。

最后,还定制了一个浴桶。

大部分常用的桌椅箱柜,王老三这里都有现成的,其中矮桌、置物架和衣柜、芦苇帘和浴桶,都要现做。

不过,这几样都没那么急,可以慢慢来。

童圆圆也选了不少东西,但没沈若娇这么大手笔,只选了一些必须的,比如浴桶什么的,就没要,盆也少一些。

童圆圆也想给屋子做一下隔断,她本来准备用带来的土布,就是手上的布不太够,还要留着做窗帘。

如今得知王老三会做芦苇帘,那肯定比用布便宜多了,直接也定了三张芦苇帘。

这年头,芦苇到处都有,布却是有限的,村里人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多少布票,所以大部分人的衣服都是打了补丁摞补丁,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刘婶用推车送了四五趟,才把两人要的东西都送到了知青后院。

沈若娇把到货的这些东西的钱全结清,还在做的,也预付了一部分定金,还给刘婶塞了八块糖。

沈若娇刚才注意到了,他们家有一个五岁的小孙子,一个三岁的小孙女。

刘婶说等剩下的东西做好,就给沈若娇送过来,然后拿着糖高兴地走了。

房间里需要打扫的工作,两位婶子帮忙清理的差不多了。

沈若娇只需把屋里两处用土墙补了的墙面用浆糊贴上旧报纸,免得落灰。

炕上,先铺两层旧报纸,再铺炕席。

炕是土做的,不铺报纸是会有灰的。

新添的家具擦个两遍。

接下来,沈若娇把东西从两个大行李包往外拿,收拾整理。

还有不少东西是从系统储物空间里拿出来的,但沈若娇控制好了量,明面上看得到的东西,不会超过她两个大包裹太多。

回头去公社,或是有机会去县里,再装作多带点东西回来。

忙碌了一个下午,可算收拾得七七八八了。

还有些不急的,比如衣服的叠放,回头再慢慢整理。

沈若娇又困又累,但比起马上躺平休息,她更想要的是洗头洗澡。

中午,李秋虹给她介绍过,前院厨房旁边有两个洗澡间,分男女。

沈若娇热得浑身是汗,加上在火车上的三天只能用湿毛巾擦擦身和在卫生间换身衣服,根本没法洗澡,她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快馊了。

她决定了,要去前院的洗澡间洗澡

沈若娇去隔壁,跟童圆圆说了一声。

童圆圆也收拾得差不多了,她嚎了一声“啊,我也要洗澡。”

“那我先去了,你收拾好就出来。”

这会儿七月天,天气热得很,洗澡根本都不用烧水,大家都是拿桶装了水,放到院子里晒着就行。

沈若娇今天初来乍到,中午时桶都没有,自然是没有晒水的。

好在,前院就有一口井,不用去老远的地方挑水。

这会儿,知青点的老知青全都去下工了,没什么人,安静得很。

至于何嘉树、高富贵和王平三人,也没在前院里,村里的拖拉机下午刚好有一批砖要运到公社去,他们蹭拖拉机到公社,买东西去了。

沈若娇和童圆圆不想坐在一堆砖上面,加上拖拉机这一趟出去主要为了运砖,空位也不多,她们就没去。

明天再去公社买东西的话,就不一定有拖拉机坐了,只能坐牛车。

沈若娇把两个桶一个盆都打满水,就在院子里洗头。

用的是冷水。

不管什么天气,女生用冷水洗头洗澡都不太好,有条件的情况下,能用热水还是尽量热水,但现在条件有限,烧热水麻烦,且需要用到公共的柴火,加上天气热,沈若娇仗着自己身体好,偶尔用一次冷水也没事。

洗完头,她又打满两桶水,痛痛快快洗了个澡。

童圆圆这会儿也洗完头了,看沈若娇出来,便进去洗澡。

这个时候,沈若娇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