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仕宦名门,王公子更是才华横溢。
因此,她颇为嫉妒道“三妹妹,我听说你们小年办了家宴”
“是啊。”罗敬柔觉得十分甜蜜,丈夫出挑,难得的芝兰玉树般的人,她有什么不满意的。
罗时贞就道“真是羡慕你日后就能去湖广了,不是去湖广也是去江西吧,像我这般想出去走走的人都不成。”
王家本籍山西,后因为避祸搬去江夏,即便王老爷子日后迁官在湖广做了巡抚,这王老爷子虽然籍贯都不在湖广,但王家几代人都定居于此。罗时贞的意思当然是说罗敬柔也别得意,你也是一个远嫁的份儿。
自古姑娘远嫁,娘家照拂不到,此时是好,日后尚未可知。
罗敬柔听了则大笑道“二姐姐,本来我们闺阁女儿不该说这些的,但是,你既然提了,我就不能不说了。这但凡做官的,哪个不是四海为家,除非一开始就是翰林,这翰林也有贬官的时候。除非考不中,才一辈子在京中。”
一个讽刺对方远嫁,一个讽刺对方一辈子平民,面上还要亲亲热热的。
皇长子府邸
洪侧妃那里正和三儿子提起一件事“这魏凤原本我同你父王说过要许给你二哥的,她年岁比你二哥大一岁,相貌虽然普通,但是人端方,家世都不错,我这才刚提,哪里知晓就被支去林家了。”
她这个做侧妃的,见的官眷不多,娘家也没什么可心的姑娘,难得觉得魏凤还不错,还没打算真的定呢,就被支出去了,这个林正妃,看着老实,实际上到处都是她的人手,那几年端妃还在的时候,她仗着管家,不知道埋了多少暗钉子。
高玄策心道前世林家娶的不是大罗氏和小罗氏姐妹吗
这辈子怎么娶的是魏凤,这就有意思了。难道随着他的重生,许多事情都改变了么
他安慰洪侧妃道“您急什么,大哥的婚事尚且还未定下,九叔他也没定下呢您就是说给父王听,父王也没办法。不如放宽心,也许好的还在后面呢。”
洪侧妃果然心情也舒畅了些,她笑着对儿子道“每次你和母妃我说完话,我总是心情舒畅几分。”
“是母妃心里记挂儿子,昨儿儿子从外头弄来一只鹦鹉来,比以前飞了的那只更会说话,他们调教的很好。”
“你有心了。”
高玄策很有耐心的让人拿了鹦鹉过来,摆弄一二,见洪侧妃高兴了,就准备离开,却说二哥周玄穆过来了。
高玄穆进门时,分明听到母妃在笑,又吩咐下人道“三爷喜欢吃酱拌萝卜丝,他不喜食肉,再弄一道青菜来。”
“母妃,儿子不在这儿吃。”
“胡说,你回去能有何事我那日送的赤砂馒头,怎么你不吃呢”
这些絮叨让高玄穆听在耳朵里,更觉得母亲十分偏心。
洪侧妃见老二过来,只笑道“这几日年节下,你在忙什么不必多礼,先坐着说话。”
高玄穆淡笑“儿子这些日子和大哥一起跟九叔读书,皇祖父还问起玄策呢。”他觉得娘简直就是妇人之仁,只知道妻妾相争的小事情。
这自古非嫡非长,人就要认命,不要奢望不属于你的东西,老三年纪不大,心思过分活泛,不走正道。
偏偏母妃又宠爱他。
不知道是个怎样的孽根之人,日后要惹出多少祸患出来。
只听高玄策道“二哥,我是个惫懒不过的人,你也不是不清楚既然上书房都歇了,我又何必再去。”
二哥自己处处以正嫡为主,把自己当大哥的伴读一般,他却不会如此。
闻言,洪侧妃就道“是啊,还有两日就要过年,怎么不好生歇歇。”
傻小子,连门第好一点的媳妇都被人拆了,还跟在别人屁股后面,真当林正妃是什么好人了。若真是好人,会装神弄鬼说自己是祥瑞之人吗
人家可会争的很。
“也无甚事,就多读书,也能静心。”高玄穆意味深长的道。
高玄策则笑道“二哥说的是,小弟受教了。”
一幅无可奈何的模样,洪侧妃觉得长子也太阴阳怪气了,既然没有一定要去读,何必说这个呢。
“见教没有,大哥那里也说咱们一道过去。你若去,我们一起过去就是了。”他觉得弟弟总跟着一个侧妃的生母有何用
侧妃的见识到底是不如正妃的,人要走正道,这是他的道理。
高玄策笑道“这几天二哥就让弟弟我多歇歇吧,等上书房能去了,我们再去就是了。”他可忘不了林正妃高玄湛母子给他送的数不胜数的毒药。
高玄穆不禁觉得没趣儿。
除夕夜,今年家中添了新丁,范氏也觉得自己有了依靠,整个人把心思都放在儿子身上,在这个府里也没有那么彷徨失措了。
瑶娘想,也许范氏不是真的喜欢儿子,而是找了依靠。
这世上能够靠丈夫的少,丈夫容易始乱终弃,但是儿子遗弃母亲的少,反而碍于孝道都得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