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整天都没有碰手机。
今天醒来也一样。睡得很饱,但睁开眼,时间比自己想象的要早许多。
七点十三分。
迷妹洗漱好,衣服丢进洗衣机,在狐狸太太家里这台老式绿色洗衣机蹦跳的轰鸣声中,她打开门。
门口不仅放着彦彦一家送来的菜,还有二子大叔给的一笼包子和半碗熟羊肉。
它们盛放在朴实的瓷碗中和水蒸气润褪色的竹屉里。
包子笼里还搁着一张小纸条,歪歪扭扭结构松散的写着一行字。
刚zheng的,羊和猪。
二子大叔也识字呢。
迷妹对着饭菜说了声谢谢,早餐就这么解决了。
包子是酱肉馅儿,干吃有些寡,迷妹一边喝水,一边在清单上写买饮料。
吃过饭,她骑上自行车,一路捏着刹车闸下了坡。
扬起的风吹着,有些冷,但让呼吸和大脑都十分清爽。
心情也跟着焕然一新。
坡下总共三排房子,离远看挨得很近,走近了看,却都隔得很远。
间隙有树,远远看,红色黄色和大面积铺底的绿色,错落有致,乍一看很平常,仔细瞧就会品出大自然的好看来。
下了坡,凭借着前天的记忆,向左手边拐。
蹬着车慢悠悠边骑边看。
有个白须山羊胡子穿花棉袄的大姐站在路边给菜地浇水,问她“找什么”
迷妹捏住车闸,回答她“你好找粮油店和杂货铺。”
“村口,村口庙旁边有条街。”
“谢谢你。”
“没事,你就是尾巴家的那个迷小妹吧。”山羊须的大姐说,“有什么就问,下来找很方便的,我都在家。”
“那个几排几户的,是从村口开始数吗”
“我不太理解你的意思啊。”山羊须说,“但我家这是第一排,挨着庙。”
“谢谢,这就可以了,我知道怎么数了。”
迷妹在村口找到了庙。
就是她进来的那个庙,桃源乡的村口是离外界最近的地方。
庙后面有一棵桃树,现在光秃秃的,迷妹绕着树观察了两圈,没看到有门窗之类的。而且这棵桃树看起来并不太粗。
不过,她还是敲了敲桃树,安安静静等着。
“是不是错了呢”
桃树并没有动静。
转过身,看见狐灵在自行车框里站着,等她开口。
“这真的是你家啊”
原来没找错。
“我想问问,狐狸太太,嗯,就是,她在这里应该叫尾巴她的衣服,我真的可以改吗”
狐灵点了点头,尾巴尖给她指了指方向,弯出个三。
狐灵会说话,但有意思的是,他不爱说话。
“嗯三排的,柳裁缝家吗”
狐灵点了头,狐里狐气地说“姑姑都交代好了。”
“谢谢,谢谢。”
狐灵回树里后,迷妹推着自行车,找到了山羊须说的那条街。
它就在庙的侧面,青石板砖铺路,两旁的店铺就像外面统一包装过的旅游商品街,又古又新。
“哪里是杂货铺呢”迷妹站在街道中央,没了主意。
“迷妹,单推迷妹,这里这里。”
一个白胖胖像佛一般眯眼笑着的大叔叫道。
他坐在一家茶具店里,手腕上挂着佛珠,手指把玩着一只茶壶,茶壶在他的大手中,小小一个像只哨子。
“您是”迷妹站在店门外,问这个两米高,像弥勒佛雕塑活过来的“和尚”。
“我是闲来无事看一看啊”他说。
闲来无事看一看,也是狐狸太太的书粉,后期评论区里,只有她跟这个闲来无事会追更留评,还会讨论剧情。
但一般是她给闲来无事解说狐狸太太的写作用意。
“原来是您啊”
“我这边天天能上网,方便太多。”和尚说,“叫我闲老板就行。”
“杂货铺是您的吗”
“不用您来您去的。”闲老板,“咱俩谁跟谁呢。”
他大手一挥,说这条街都是他的。
原来这条街,除去前头没有招牌的油粮店,剩下的都是杂货铺的一部分。
“想买东西就上我这里来,外面的东西我也能帮你下单。”闲老板说,“尾巴还在我这里给你存了点钱,要什么你打个电话,我从账上划钱,让圆圆给你送去。”
他指了指腰间的一本账簿。
迷妹“真的吗她怎么这么好”
“你是第一个懂她的朋友嘛,尾巴也怕招待不周,钱没多少,不用见外,哈哈”闲老板道。
“闲老板是佛吗”
“是庙里的香火成年累月化成的空心佛。”闲老板指着庙道,“所以我爱热闹,不是敲木鱼念经的佛,我浑身铜臭,做点小生意,甭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