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知道老刘家都是双性恋啊。
我谢谢您老还补充一句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呢。
天音之主的的阴阳怪气,大臣们哪怕隔了两千年的距离,仍然听得清清楚楚。
一些累世公勋的世家大臣、文人心里,生出了几分不满。
这天音,太过于偏向。
外威,怎么不是幸人了
汉武帝则是若有所思。
看起来,天音在回顾历史的时候,评判标准更倾向于功绩,而非尊卑。
这种风气。不太像现在,倒有点春秋战国时期,追捧人才,不在于出身的样子。
有意思。
如此风气对应的环境,唔
刘彻又忍不住开始想两千年之后的世界。
至于卫青,他对于后世涉及自己的记载,反而没有多大感触。
两千年后,离自己太遥远了。
对于一个从底层马奴爬到关内侯的人来说,身后之名远不如现在重要。
尤其是在天幕说出自己未来成就之后,自己将迎来陛下更大的期许,别人的押注,敌人的恨意和
朝中之人的不满
他现在正愁要怎么应对这些呢。
只是天音还在抓着这个问题不放。
佞幸列传,篇末以卫霍结尾,真的挺绝。
谁不会玩文字游戏呀
我这样举个例子。
阉人里面,经常出来专权乱政的祸害,比如赵高篡改遗诏,害死公子扶苏,东汉张让搜刮暴敛,公开卖官敛财。明朝刘瑾,操纵朝政,一口气诛杀五十三位大臣,制造奸党冤案不过在阉人中,也有很不错的,比如东汉蔡伦改进纸张,用树皮破鱼网破布等原料,制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邓和下西洋,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司马迁书就史记
这样例子一出,诸位大臣面色极为精彩。
信息含量太大了
之前,天音说司马迁是太史公,那应该是前朝正臣,而非侍奉皇帝的阉人。
那现在和阉人一起类比。
那说明什么,懂的都懂。
一想,就更有意思了。
不知道是谁动的手若真如自己所想,那有情绪写点私货,也不是不可能嘛。
想到这里,有人嗤笑出声。
而一些大臣,也开始出奇的愤怒起来。
一个史官,就算他被那啥了,你拿他和一群阉人做比较,相当于把垃圾拿出来,和成就斐然的人在一起相提并论,本身就够侮辱后者了
还说拿他衬托,衬托个鬼呀
部分之前还觉着没什么的人,现在脸色也变了。
刀子不割自己身上不心疼。
这般比较过后,他们才发觉其中的不公。
是了。
既然说卫青是外戚,为何不和外戚比
大汉出名的外戚不少啊
吕产吕禄,窦婴、田蚡这些人差到哪里去,能不值一提
非要拿那些佞幸相比
有部分出身低微,凭能力上来的文臣,开始对司马迁不满起来。
一个史记,非正统汉书,怎么能在后世得如此尊崇,任由他这般颠倒黑白
气人
而一些更加敏锐的人,则注意到其中所提的几个人物。
“东汉”
刘彻很是奇怪,汉就是汉,为何还要加个方位
至于提的这几个人,张让姑且不谈,这个蔡伦改进的纸,倒是引起了刘彻的兴趣。
其实西汉并非没有纸。
后汉书中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这个纸和之后的纸当然不是一回事儿,而是用来形容裁剪好,用来书写的丝织品。
但缣帛太贵了
就连皇帝,也没有办法随心所欲的使用。
其实汉代书写承载工具,非常广泛。
竹简、木简、丝绸、布帛
就是哪一样都不是非常好用。
竹简木简太沉,能写的内容少,还极不方便运输。
丝绸布帛,倒是能写的多一些,卷起来还好带运输,但是价格太贵。
对于他们这些需要大量文字交流的人来说,他们很需要一种更加轻便,更加易于携带,传递的书写承载工具。
不仅上层如此,中下层也如此。
所以民间已经有人开始了纸张的研发。
不然,蔡伦也不是改进纸张,而是直接造纸了。
汉武帝当然不知道这些。
他只是察觉到,可以用树皮破鱼网破布这些材料造价低廉的材料,作出能够书写的纸出来
这种纸。肯定不是自己平日里用的纸,但只要能有布锦携带、轻便的特性,加上造价廉价,那对于自己办公来说,可就太方便了
没别的,就每天看八百斤的竹简,忒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