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试的具体安排,柳贺只需参照以往就行,但出题还是要柳贺来出的。
柳贺自己考过府试,也当过会试同考官,出几道题目自然不在话下,但府考眼下还未至,他却已收到了本县士绅、豪强甚至外地官员的条子。
这些人不敢大大方方地请柳贺在府试中将他们的子侄给录了,但总会隐晦地请柳贺帮忙照顾一二。
柳贺当年府试时,也曾听过知府大人偏向本府大族的传闻,不过当时的府试案首是姜士昌,对他的才学,柳贺是很服气的,因而他倒没有觉得知府偏袒于谁。
不过他猜,当时的唐知府恐怕也烦恼不已。
为官之前,官员们都以为自己能大声说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句,可惜实操中才发现,官场远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在科考这件事上柳贺就有深刻的体会他要是快快乐乐把张敬修给录了,现在不还在干着他的日讲官清翰林吗在詹事府的官位恐怕还能再升一级。
而到了地方上,不录这件事比在京城还难。
他不录张敬修,也就是遇上了张居正这个座师,若是遇上旁人,大不了继续在翰林院修史。
可在地方上,需要考虑的事情多,他上有凤阳巡抚,具体事务上还受南京六部的管理,人事变动等又牵涉到吏部和京中官员。
江都知县空了数月,柳贺给京中写信,请吏部文选司郎中替自己运作,才分来了一位合柳贺心意的知县。
新任江都知县一来便抱住了柳贺的大腿,叫扬州府官员进一步看清了柳贺的本事,但换句话说,这同样是人情,终有一日要还的。
柳贺还在琢磨府试考题的事,顾为却自府衙外跑进来,一见柳贺便道“府台大人,京中的急信。”
柳贺常收京中的信,但今日这信却是加急而来,柳贺一目十行阅完信,心中也是震惊。
信并不长,只有几行字,最上一行写着“巡按辽东御史刘台以忤张居正下狱。”
刘台是何人
隆庆五年的进士,柳贺的同年,刘台此人很有才华,他会试是第七,殿试二甲第四,先在刑部授官主事,之后被封御史巡按辽东。
他是张居正的门生,身为门生却弹劾座师,难怪张居正会震怒。
随信还附了一封刘台弹劾张居正的上疏,刘台在疏中说,张居正无容言
之量,太祖正是为了防丞相专权才设六部,眼下张居正以宰相自居,自高拱被逐,他在朝中作威作福已有三四年。
刘台又说,张居正以王大臣案构高拱,还违背祖制赠王爵给成国公朱希忠,又不经廷推令张四维入阁、张瀚为吏部尚书,设考成法摧折言官,使科臣受制,台谏之责几近丧失。
刘台还在疏中写,张居正为了固宠,献给天子白莲及白燕,又命舒鳌及施尧臣令其子中举,辅政未几,张家的富庶便冠绝全楚。
柳贺深深叹了口气。
刘台这封上疏就没想着保全自己,他在疏中说,他受张居正之恩中了进士,又因张居正举荐而能任御史,但君臣之谊重,因而他顾不上张居正赐予的私恩,他求天子限制相权,为此他“死且不朽”。
这事才发生了不久,柳贺收到了吴中行和唐鹤征的急信。
张居正因刘台的奏疏大为愤怒,他在廷中奏辩,说去岁辽东大捷,刘台作为御史却违制奏军功,他请旨训诫刘台,刘台因此怀恨在心,且大明开国二百年,未有门生弹劾座师之事,因而张居正天子面前久跪不起,要辞官归乡。
天子自然是不会让张居正走的,刘台因此被下诏狱,受了一百廷杖。
吴中行等在京中的同年此时都在为刘台奔走,因刘台在辽东时与巡抚张学颜不睦,张学颜便要搜集罪证告发刘台贪污,要将他贬为民,同时要刘台的家人获罪。
柳贺心想,难怪吴中行与唐鹤征此前如此心忧。
柳贺离京城远,但他完全能够体会到张居正对此事的愤怒。
门生弹劾弟子,且刘台将张居正秉政以来的种种全部扒得干干净净。
这些事张居正做了吗做了,所有人都知道。
但即便张居正做了,他也不允许刘台将这些事在天子面前揭穿,即便有些事天子已经知晓,强势如张居正,也在面对此事时跪着哭着不肯起,可见刘台的上疏对他的打击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