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目前在构思新故事,但不出意外这会是完结篇,故事的主人公已经长大,再画下去也只会让这个故事渐渐失去趣味性。”
改开后市场渐渐活跃起来,不少出版社盯上了连环画这块蛋糕,这几年开办了不少画报杂志,题材也开始井喷。
虽然未来几年是连环画最红火的时候,但竞争也越发激烈。
如今连环画报虽然仍牢牢占据着老大哥的位置,但销量确实受到了影响。而三火系列虽然仍是时下最热门的连环画,但跟巅峰时期比起来,热度有所下滑。
因为这个故事是以他们一家人为原型画的,苏婷对故事里的主人公难免多了几分怜惜,她不希望这个故事落到无人问津的境地,也不希望人们想起这个故事时,给出的评价是高开低走。
就让它停在最美好的时候吧。
明白苏婷的想法后,王静芳沉默了很久,最终默认了她的选择。
今年苏婷连载了两个故事,一是三火系列的完结篇,七月份开始连载,十一月份完结。
可能因为是完结篇,读者们比以往更热情,信件像雪花似的飞过来,尤其是完结的那一个月,苏婷收到了整整二十袋信件。
得亏她这几年陆续购置了好几套房产,否则这么多信,光是存放问题就够她头疼的。
完结那个月读者寄来的信,苏婷拆开看了部分,有些是为了告别,有些是想央求她继续画。
她从来不觉得自己很心软,可看信时却哭得稀里哗啦。
贺焱也差不多,这几年三火系列读者寄来的信,苏婷都会给他看。
随着日渐长大,贺焱性格里的跳脱与天真渐渐褪去,变得更加沉稳懂事,甚至跟他爸有点像。在家人面前还好,走出去就是个冰坨子,高冷得很。
这几年苏婷就没见他哭过,可看着这些信,他也忍不住红了眼眶,甚至可能偷偷哭过。只是他要面子,眼眶一红就回了房间,不肯让其他人看。
话说回来,虽然跟自己的巅峰期比起来,三火系列的热度有所下滑,但连载这么些年,积攒了不少读者,有情怀在。
所以完结篇开始连载后,连环画报的销量便节节攀升,而三火系列完结篇的热度也渐渐恢复到了巅峰水平,甚至有超过的故事。
完结篇结束后,出版社火速安排了出版,同时再版了之前出过的单本连环画,以纪念版的名义成套销售。
别说,这主意真不错,借着这股东风,不止完结篇销量可观,成套销售的纪念版销量也很好。
光这次再版的稿费,就够苏婷在沪市买一套房。
第二个故事则是苏婷早几年画的武侠题材,稿件年初交给王静芳,四月份开始连载,六月份就完结了。
武侠题材的历史非常悠久,只是建国后题材有断代,再次火起来是八十年代,金庸古龙等人的小说解禁以后。
因此,现在武侠算是比较新的题材。
虽然苏婷画的这个故事比较短,剧情比较简单,也不够轻松,没有像三火系列一样一本爆红,但也收获了一批忠实读者。
连载结束后,这本连环画也出了单行本,因为定价比较便宜,销量也有上万,开局很不错。
王静芳算是看明白了,苏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她画什么故事都有读者捧场。
所以三火系列连载结束后,王静芳没催苏婷画类似的故事,而是说只要她画,什么题材都行,想继续换笔名也没有问题。
虽然距离上一次画武侠题材已经过几年,但这期间苏婷因为比较忙,一直没能抽出时间再构思同题材的故事,对武侠仍抱有热情,所以她现在正在画的,仍是侠女走江湖的故事。
图书馆是学习工作的好地方,心思再浮躁的人进了这里也能静下心来看几分钟书,更不用说苏婷注意力本就集中。
投入到工作中后,她就忘了时间的流逝,直到马燕喊她,才知道到午饭时间了。
两人收拾好各自的东西,结伴去食堂吃饭。
吃完后马燕回宿舍休息,苏婷则骑自行车回家,进巷子时正碰上邮差来送信。
对方当了十几年邮差,送信区域没怎么变过,巷子里住了什么人,叫什么名字他都知道。只一个照面,对方就认出了苏婷,喊道“苏同志有你的信。”边说边刹住自行车。
苏婷跟着停车,笑着道了声谢,又问是谁寄来的信。
正巧邮差从包里翻出了信件,看了眼说“出版社寄来的,叫王静芳。”
苏婷闻言接过信,再次道谢,并将信放进车筐,骑着车拐进巷子。一路骑进六十七号的院子,挺好自行车,苏婷从车筐里拿出背包和信件,再从包里摸出钥匙开门。
进屋后将钥匙和包随手放在鞋柜上,苏婷边拆信边往客厅沙发走去。
等她落座,信纸也已经展开,她抬眼看起来。
信件不长,前两段是客套问候和惯例催更,第三段才进入正题,大致意思可以总结为
沪市美术电影制片厂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