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饭店点菜。
等到第一道菜上桌,贺东川也办完事过来了。
等他坐下,苏婷先给他倒了杯水问“那些木料够用吗”虽然他们买了些木料,但数量是自己估计的,不确定够不够。
贺东川说“可能差点,我让他们先打卧室和厨房的家具,回去后我再找人问一问,看能不能再买些木料。”
正在埋头苦吃的贺焱抬起头问“我们房间里的家具是不是很快能打好”
“我跟他们说了,先打你们房间的家具,但速度不会太快,估计要一个多月。”
合作社里木匠师傅虽然多,但年底是结婚办喜事的高峰期,打家具的人也多,所以订单排到了半个月后。
虽然合作社主任说这几天就安排人打他们定做的家具,但能调动的木匠就一个,学徒倒是有两个,可都只能打下手,所以速度上不会太快。
慢慢也插话问“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住进新家”
贺东川说“估计要到年后。”合作社肯定能在年前打完这批家具,但因为家具上都要刷油漆,所以打好后要晾一段时间。
“好吧。”
兄妹俩齐声叹气,他们还以为很快就能住进新家呢。
木工合作社的速度比他们预想的要快一点,刚进十一月,兄妹俩房间的家具就打好了,油漆也晾得差不多了。
贺东川趁着周日休息,到木工合作社把打好的家具拖回了六十七号。
拖家具的车是木工合作社安排的,他们进木料送家具都需要用到车,跟运输公司关系不错。
抬家具的人则是贺东川现找的,这一年回城知青明显增多,有些人是通多招供、考试回来的,但有些人是偷着跑回来的。
前者回来后有工作安排,后者都成了盲流,有些人混混度日成了街溜子,但有些人不想啃老,偷偷做起了小买卖。
搬家具这种只需要出力气的工作,一堆人抢着做。
贺东川找了两个年轻人,抬着家具麻利地上楼下楼,完全不需要他动手。
等家具的这段时间里,苏婷和贺东川没有闲着,他们找人重新刷了墙,又自己来做了两次卫生。
现在六十七号跟之前比不说大变样,也能称得上焕然一新,尤其是家具抬进去后,看起来真挺有模有样。
贺焱年纪大了,情绪表达比小时候要内敛些,就算喜欢也没有表现得太明显,只是站在房间里,看墙壁看家具,像是怎么瞧也瞧不够。
慢慢则没有那么多顾忌,走进房间就惊喜地叫出了声,爬到床上坐下问“爸爸妈妈,我晚上可以睡这里吗”
“你一个人睡这里”苏婷问。
慢慢脑子转得很快“还有哥哥啊”
苏婷拒绝道“不行,这里没有棉被,而且家具上刷了油漆,需要通风散味。”
“好吧。”慢慢双手展开,大字瘫倒在床上,闭着眼睛问,“那我们什么时候能住进来”
“年后吧”
“年后是什么时候”
“今年是一月底过年,还有三个月吧。”
慢慢侧过身“还要好久啊”
“这是为了你们的身体健康考虑。”
慢慢继续叹气,离开时特意跟床、衣柜、梳妆台等家具一一道别,要是不知道的只听声音,说不定会以为她是要远行,以后都不回来了,在跟朋友道别。
对此苏婷只能感慨,小屁孩的世界,她不懂
一九七八年年末,到一九七九年年初的这段时间里发生了很多事。
第一件事是三火系列的第四个故事正式完结,因为掉马的缘故,这个故事完结后,苏婷不止被编辑催稿,班上、乃至学校里认识认识她的人,见到她都是一连三问新故事画了吗讲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时候开始连载
苏婷的回答也是一键三连在构思,在考虑,不知道。
第二件事是学校想做校刊,这事学校里的老师教授都不方便掺和,所以任务落到了学生头上。当然,学生们也很乐意参与其中,毕竟如果校刊能办起来,毕业时他们的履历上也能多一笔。
而其中响应最积极的,非中文系的学生莫属,他们对口啊而马燕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迅速在刚成立的校刊编辑部里担任了重要职务。
苏婷本来不准备参与,她应付催稿的回答并不是在敷衍大家,她的确在构思新故事,所以她没有太多时间投入到课外活动中。
但校刊众人都觉得苏婷名气大,有她在,校刊推广起来肯定更容易。最终,他们经过开会讨论,决定让马燕来当这个说客。
马燕从小就当班长,大学更是进了学生会,并混得风生水起,说起道理来一套一套,苏婷都说不过,答应了在校刊担任职务的事。
但两人也说好了,苏婷只担个名头,重要场合去晃一圈,告诉刚进校刊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校刊有她这么个人就行。
换句话来说就是吉祥物。
第三件事是这一年的十二月,在最新的会议中,